数字时代,当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乡土中国将被如何重塑?为探寻答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田丰带领团队于2021年走进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共和镇焕河村,围绕抖音账号@黔东农仓的创始人丁浪,展开了为期半年的田野调查,试图还原这一百年古村落如何借助数字技术焕发新生。
近日,依据田丰团队调研成果写就的《芝草无根:乡土电商观察》(中信出版集团出版)正式出版发行,并在上海建投书局举行了新书发布座谈会。本书以丁浪和他周边的人为个案,活灵活现地描写了新一代创业者的人生轨迹,并以此折射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困境与希望。
中国曾长期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有浓厚的乡土情结。在近几十年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而在数字时代展现中国乡村生活方方面面的短视频,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让人们重新连结起乡村生活的印记和记忆,获得了广泛的受众。数据网络一端连接着现代社会的窗口,一端连接着遥远的乡愁。
丁浪是80后,生于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少年时代的他曾不顾一切想要逃离贫困的家乡。大学期间,他远赴浙江上大学,毕业后进入广东江门一家公司。拍照、修图、打包、客服……电商相关的工种,他几乎做了个遍。2015年,27岁的丁浪萌生了回乡的想法。大城市的工作节奏令他疲惫,同时,他也想把此前的电商经验在农村复制。然而他返乡创业的路并不顺遂,不是商品缺少生产许可证无法销售,就是因不熟悉生鲜物流操作而赔掉大把的钱。
2018年,丁浪偶然接触到抖音,并遇到烧得一手好菜的焕河村留守老人张金秀奶奶。一部相机、一盏补光灯、一台电脑,他们就这样开始了拍摄。而张奶奶做饭的短视频也意外地在抖音上激起无数网友的思乡之情。
丁浪还在座谈会上分享了一条令他印象深刻的私信:“有位粉丝说他过世的外婆和张奶奶特别像,他怀念外婆做的回锅肉,希望能拍一条张奶奶做回锅肉的视频。那时我才发现,我的视频能带来这么大的情感慰藉。”
在田丰看来,文化基因造就了中国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想象,而由于城市化的加速和独生子女现象,这种文化基因正在快速流失。“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田园想象可能会出现断代,如何保存田园文化基因,还需要后人更多努力。”他在实地走访时也发现,当人们进入焕河村,原本被遗忘的乡村情结都会被再度唤起,“某种程度上,网友们也是在焕河村捡拾集体的文化记忆”。
新乡愁文化也衍生出现代数字技术支撑下的新型乡村旅游产业链,给贵州大山里的人们提供了从未有过的生活机遇,甚至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过去,焕河村的人们也曾尝试各种致富方法,但都受限于地理环境而未果。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相继实施,许多像丁浪一样有能力、有想法的年轻人带着技术和资金回到家乡,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兴力量,他们对乡村生活的认识与长辈们完全不同,技术赋予了年轻人更多的选择空间和无限可能。
田丰认为,没有互联网科技的发展,焕河村可能仍然不为人知,数字社会给传统村落复兴提供了机会,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条可探索的路径。
丁浪也坦言,创业之初,当地的电商氛围并不浓厚,他花了很大心力钻研如何说服大家接受电商这一新生事物。他发现,抖音电商与传统电商的模式很不一样。“传统电商是人找货,但抖音电商是货找人,把货推到消费者面前,用户觉得感兴趣就买。我们贵州的农产品属于山货,物流成本相对比较高,价格竞争力比较差,通过短视频展示出农产品的种植环境,消费者就会觉得它值这个价格,愿意为绿色生态产品买单。”这也使得跟着他干的村民们看到了效果,最终投身到农村电商发展的队伍中。
本书完整回溯了焕河村百年来所经历的历史和变革——从封闭落后的小山村,到几代人修路、通电,努力与外界连通、跟上时代变化,再到靠短视频搭上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列车,向读者回答了数字经济如何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来新的活力。
就像书名所寓意的,《芝草无根》展示了在乡村发展的过程中,个人如何不断突破各种先天限制,而且让大家看到了国家力量、市场力量和技术力量的相互融合共同助力乡村振兴的可能。对于中国式现代化来说,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大战略,关乎着数以亿计的老百姓的生活,需要更多社会学者的持续关注和深入调查研究,提供更为丰富的案例和经验,助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乡村现代化之路。
曹儒屹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