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1日 星期六
遗失声明 遗失声明 食管“三峡”易堵塞 简单动作助力缓解背痛 生死时速  爱洒车厢 广告 应对“气象病”,减压是关键 改“斜”归正要乘早 2025年贺岁金银纪念币正式发行 早期肺癌无症状,高危人群应尽早筛查
第04版:人与健康/专题 2024-12-25

早期肺癌无症状,高危人群应尽早筛查

肺癌又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起源于气管、支气管黏膜或腺体,是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最新癌情监测数据显示,上海市肺癌的年发病率为130.5/10万。早诊早治、关口前移是改善肺癌病人预后最为有效的手段。

肺癌早期为何没症状

以往,多数肺癌病人在出现相关症状后才就医,这些症状包括咳嗽、痰中带血、胸痛、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咽痛、反复肺部感染、体重突然减轻等。这些因症就诊的病人被确诊时,病情往往已是晚期。近年来,随着基于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的肺癌筛查的开展和推广,以及体检意识的提高,更多没有症状的肺癌病人在早期被发现。

首先,肺癌在早期阶段体积很小,尤其是肺癌筛查发现的结节,大多数是肺泡上皮起源的周围型肿瘤,还没有对身体造成明显影响,因此病人可能没有感觉。随着病情发展,肿瘤增大,可能压迫周围组织或神经,才会导致症状出现。

其次,每个人的身体对疾病的反应不同,存在个体差异。有些人的肿瘤即使较大,也未必会出现明显症状,但有些人可能在肿瘤还很小的时候就会出现明显症状。第三,有无症状与肿瘤位置也有关系,位于气管附近的肿瘤短期内就可能引起呼吸困难、持续咳嗽等症状,而位于肺部周边区域的肿瘤一般在影响神经或胸膜时,才会引起疼痛或不适。由此可见,肺癌高危人群不能等到有症状了才去检查,应该定期进行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以便尽早发现肺结节或其他异常情况,及时跟踪或处理。

六类人是“高危”

肺癌筛查并不是针对所有人,而是针对高危人群。目前,我国较被认可的肺癌高危人群标准为年龄大于45岁,合并以下任意一个危险因素。

吸烟史 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数倍,长期、大量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更高。

被动吸烟或环境油烟接触史 亚洲人群中非吸烟女性的肺癌发生率显著高于欧美人群,原因可能与二手烟暴露和厨房等场所的环境油烟暴露有关。研究显示:二手烟暴露显著增加肺癌发生风险;炒、炸等烹饪方式产生的厨房油烟可导致基因损伤或癌变,是中国非吸烟女性罹患肺癌的可能危险因素之一。

肺癌家族史 如果家族中有肺癌病史,尤其是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等)患有肺癌,个体的肺癌发生风险将显著增加。

自身肿瘤史 既往罹患其他恶性肿瘤者可能存在基因突变,增加肺癌发生风险。

职业接触史 一些暴露于致癌物质的职业人群,如矿工、焊工、化工厂工人等,也属于肺癌的高危人群。他们在工作中可能长期接触各种有害化学物质,增加了罹患肺癌的风险。

慢性肺部疾病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和肺纤维化等慢性肺部疾病病人的肺癌发病率高于健康人群。支气管、肺组织慢性炎症及其愈合过程中的鳞状上皮化生或增生,可能发展成肺癌。

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密切监测肺部异常情况的变化,有助于及早发现潜在的肺癌病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本文摘自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编著的《上海市民肿瘤防治知识手册:“看透”癌症》。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