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这座充满活力的国际大都市,人们热衷于记录和分享生活,一个个由大大小小的镜头拍摄出的片刻光影汇聚成海洋,热闹而充满新意,时时刻刻在不同社交媒体上刷新着上海这座城市的多样性。而一家名为“咔么租赁”的专业影视器材租赁平台,也正以其独特的创新租赁模式和社会责任感,悄然打造影视器材租赁行业的新生态。
影视器材价格昂贵,同时泛用性、使用率有限,更新换代又很快,普通人难以重金投入,但在“咔么租赁”上,这些“痛点”都不再成为困扰——最少的时候只要几十元,就能马上使用到心仪的机器。从人们熟悉的相机、镜头、灯光、电脑、无人机,到专业的直播设备、连接线、导播台、摇臂……小到电池,大到车辆,在“咔么租赁”平台上,有近50个品牌、几十个大类、上万种设备和配件,只要是与影视拍摄相关的各种器材,在这里都能“一键拥有”。
创始人李长伟最初做器材销售起步,从卖到租,这一转变其实是机缘巧合。2015年,他按照订购合同大量进货,结果遭遇违约,眼看巨额资金被套牢,全新的设备也在一天天贬值。“不如试试看能不能先租出去?”李长伟的尝试很快收到了效果,租赁的订单数量从最初记在账本上,到记在电脑表格里,到后来需要开发专业的租赁系统才能满足庞大的客户需求。
如今,“咔么租赁”已经发展到包括线上App及线下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成都6个城市的7家门店,年设备租赁订单超过30万笔,订单量近年来连续保持每年30%~50%的增长速度。
通过最先进的安保和人脸识别系统,走进“咔么租赁”的仓库,保险柜、货架上陈列着供租赁的设备,规模庞大、分类清晰,李长伟介绍:“在我们这个平台,每个用户都能租到想要的机器,热门的型号和最新上市的型号我们都有。”在这里租赁的设备,比如一台相机,往往贴膜、内存卡、电池、充电器、连接线、相机包等配件都可以一应俱全地租赁,不必再另外费心搭配。
每年,“咔么租赁”投入数千万元更新设备,不少影视设备“发烧友”也会主动把自己购买的设备托管到这里进行租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如何让昂贵的设备能够安全地降低租赁门槛?“咔么租赁”也制定了相关措施,让用户可以享受到各种押金优惠。
许多在校大学生成为“咔么租赁”最初的忠实用户,短视频、自媒体项目在大学校园发展迅速,但用手机往往拍不出想要的效果,然而动辄费用达到几十万元的专业设备也不是“学生党”能够一次性投入的。于是租借成了他们的首选。为了打消年轻人对租赁昂贵设备“用坏了怎么办”的担忧,“咔么租赁”还为新客户提供了维修保险,“小磕小碰都不用承担维修费用,不小心用坏了,我们平台也会承担70%的维修费用。就是希望年轻人不要有使用的顾虑,放心去用、放心去创作。”李长伟说,许多老用户大学毕业之后,将影视拍摄、制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这些初入行业的新人和初创的公司,也靠着“咔么租赁”成熟的租赁模式,大幅降低了创业成本,“他们不用再把每年辛苦赚到的钱全部花在硬件更新上,而是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更重要的‘刀刃’上,不被过高的成本拖累,从而实现业务规模的快速发展”。
7年前,上海某大学的“电影马拉松”项目找到了李长伟,在这个只有48小时创作周期的、命题式的学生电影“快闪”大赛里,想要参赛的同学们面临“设备从哪儿来”的现实难题。“那次,他们‘口口相传’找到这里,我们平台的设备一夜之间被‘搬空’。”第二年,“咔么租赁”不但为这个公益性的学生电影活动提前准备了大量新款拍摄设备,还请了专人在线上“手把手”地教学生们如何使用。同时,为在电影节获评最佳摄影、最佳导演、最佳作品的选手赞助了大量免费的器材租赁额度,希望有天赋和热情的年轻人继续勇于追求梦想。“除了filMarathon 48小时电影节,我们也赞助了很多活动,比如FBS新青年剧本展,上海戏剧学院两天电影节、电影学院‘骏翔奖’,AEM大学生毕设短片创投项目以及一些在沪高校的电影节、微电影大赛等。”李长伟说。
在“咔么租赁”,半数以上的员工在这里已经工作多年。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2019年,“咔么租赁”为四川省一所山里的小学援建了第一个爱心图书室,多年来,李长伟和同事们脚步不停,他们先后联合多家企业走进边远地区和山区,捐赠学校爱心图书室达到20余个。
“咔么租赁”还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平台定期邀请行业知名专业老师来开设沙龙分享经验,联合知名企业提供技术讲座和就业指导课程,助力有影视方面兴趣的大学生就业。
“咔么租赁”如今不仅提供高质量的器材和服务,更通过共享理念,将影视器材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咔么租赁”的成功,在于其创新的商业模式,更在于其对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和真诚服务。李长伟和他的团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激活并成为了影视器材租赁行业发展的新动力。“我们未来会继续努力,让更多的客户享受到优质的租赁服务。”李长伟说。 高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