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遗失声明 嗓子哑超两周  警惕喉癌来袭 老人锻炼,试着“偷点懒” 蚕豆美味  并非人人可食 碘伏祛痘不靠谱 口腔干槽症引爆“异味炸弹” 室内型渐进镜片的特点 慢性肾病早期“默默无闻”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
第04版:人与健康/专题 2025-03-26

慢性肾病早期“默默无闻”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

今年3月13日是第20个世界肾脏病日,宣传主题是“您的肾脏还好吗?早检查,保健康!”

目前,我国有高达1.2亿慢性肾脏病患者,患病率高达10.8%。由于慢性肾脏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一旦发现,往往已进入终末期肾病,到了尿毒症阶段,只能通过透析或肾脏移植来维持生命,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损害。

发病初期无症状

吴先生年近五旬,罹患尿毒症已有4年,其间持续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从体检首次发现血肌酐升高,至最终确诊尿毒症,仅经过了七八年时间。经过进一步检查,其肾病是由高血压引发的。

然而,在疾病初起阶段,吴先生未能对血压异常予以足够重视,致使病情后期进展迅速。据吴先生回忆,肾脏并发病初期并无明显自觉症状,直至确诊前出现反酸、呕吐等表现。起初,他以为是胃部疾病,遂前往医院就医,检查结果却显示肾脏存在酸中毒指标异常。

值得庆幸的是,在过去几年间,吴先生与医护团队配合默契,透析治疗效果显著。目前,其血红蛋白水平已恢复至正常范围,血压亦得到了良好控制。更为关键的是,他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大幅提升。

肾脏病现状严峻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汪年松指出,慢性肾脏病与心血管疾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进而引发更为严重的全身性病变。在透析患者群体中,超过60%患者的死因系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在慢性肾病的检查与管理流程中,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筛查极为关键。

目前,医学界倡导使用兼具心肾保护作用的药物,以实现对心脏和肾脏的双重保护,因为良好的心脏功能有助于维持肾脏健康,延长“心肾保质期”。

汪年松提醒,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包括心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有肾脏病家族史者、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人及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肾损害药物的人群,应积极开展一级预防措施。

建议每半年接受一次慢性肾脏病防治知识的系统宣教,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CAR)和血清肌酐检测。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显著加重心肾负担,增加心肾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需定期进行心肾风险评估,在治疗全过程持续关注心肾保护,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在日常生活管理方面,饮食与起居的合理调控至关重要。饮食上,应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降低氯化钠的摄取。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市场上部分低钠盐含有锌和钾离子,肾病患者应避免选用此类低钠盐,以防引发高钾血症。

此外,高糖、高脂的煎炸食品及添加剂繁多的加工食品,均会加重肾脏代谢负担,生活中应尽量减少食用。

除饮食控制外,适度锻炼同样不可或缺。对于中老年人而言,散步、健走、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强度适中的锻炼方式较为适宜。

徐汇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供稿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