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千库网
凌晨一时的上海,无数人辗转反侧,盯着发光的手机屏幕。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睡眠监测病房,30多位因睡眠问题而住院的患者最关注的就是:“怎样才能拥有高质量的睡眠?”
今年3月21日是第25个世界睡眠日,该中心临床心理科苑成梅主任医师表示:“好睡眠的诀窍,就藏在被忽视的日常里。”
要足够重视睡眠问题
睡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与清醒时相比,睡眠期间大多数生理功能会发生改变,例如心率、血压、体温、激素分泌及免疫功能等。调查显示,在中国有38.2%的人存在睡眠问题。
苑成梅指出,睡眠问题概括起来就是:睡不着、睡不醒、睡不好。“睡不着,大多是失眠症状;睡不醒的人,特别容易打瞌睡,像我们这样说着话或者开着车就能睡着,存在嗜睡障碍;睡不好的人,通常有睡眠相关疾病,比如睡眠呼吸相关疾病、睡眠相关运动障碍、睡眠过程中异常的行为和精神活动,如梦游症状等。”
“从医学上来说,睡眠问题涉及各个科室。”苑成梅指出,睡眠问题会增加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风险,而睡眠障碍还会增加患精神疾病的风险。因此,必须要引起重视。
良好睡眠,是身体的“修复师”
睡眠是生命最基本的构成,更是健康的基石。良好的睡眠不仅能增强记忆力,还可以增加人体免疫力,降低罹患各种疾病的风险。
如果个人感觉睡得好,次日精神充沛,这就是比较好的睡眠。“从医学角度来说,有几项具体指标,例如应在晚上10~11时入睡;成年人的睡眠时长一般需要七八个小时;青少年睡眠时间应该更长一点,睡醒后才能反应敏捷、心情愉快。”
睡个好觉,真的很难吗
如何才能睡个好觉?苑成梅表示,睡前尽量放松,建立卧室、床和睡眠强有力的关系,不要在床上看手机、打电话、看电视;晚上要拉好遮光窗帘。避免过多地关注睡眠,如果实在无法入睡,可以用一些安眠药,但不建议长期服用,因为这样会产生药物依赖。
此外,晚餐最好在睡前两三个小时进行,七分饱足矣;白天有机会就在阳光下,晒半小时;睡前可以阅读纸质书本,而不要摆弄电子产品。
苑成梅表示,如果所有的方法都试过了,依旧睡不好,就要寻求专业的帮助,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