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6日 星期六
“摇晃式哄娃”致婴儿颅脑损伤 不爱上班? 医院能治了 医联体专家推出定期门诊  方便居民就医 口腔细菌可诱发颅内动脉瘤 高龄老年人每月需至少测量2次体重 广告 “老年病”缠上越来越多的孩子 夜门诊里藏着多少“成长的烦恼”
第02版:人与健康 2025-07-23

“老年病”缠上越来越多的孩子 夜门诊里藏着多少“成长的烦恼”

宗和

比这个夏天还要热的莫过于儿科医生的诊室。19时30分,暮色四合,上海市儿童医院泸定路院区内分泌科夜门诊却灯火通明。

“医生,孩子怎么总不见长个?”“想给他减肥,老人死活不同意,怎么办?”“才十几岁的孩子,肝怎么就出问题了?”……诊室中,孩子的“成长烦恼”交织着家长的“育儿困境”。

直到21时30分,内分泌科主任郭盛的电脑上仍然显示,还有十多位患儿等待就诊。

小胖墩触发健康警报

诊室中,12岁的小镐(化名)攥着检查单,带着稚气的脸上写满无奈。

郭盛仔细查看刚刚的检查结果:短短一周,小镐又长胖了1千克,身高才154.5厘米的他体重已达53千克。更令人忧心的是随之而来的健康警报:小镐的空腹胰岛素水平飙升至正常值的3倍,小小年纪竟已患上脂肪肝。

在母亲陪伴下走进诊室的小利(化名),今年13岁,143.5厘米的身高,体重却达60千克。鼓胀的肚子和圆润的脸庞让他看起来像个还未发育的儿童。更引人注目的是他颈间那道“洗不掉的项圈”,这是胰岛素抵抗的典型体征。

“这种洗不掉的色素沉着是黑棘皮症。”郭盛解释道,当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时,胰腺便会分泌更多胰岛素,高胰岛素会刺激皮肤角质细胞增生,形成黑棘皮。若长期不干预,胰岛素抵抗会逐渐引起胰岛过劳、胰岛功能下降和糖尿病的发生。

数据显示,我国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已达19%,预计到2030年,这个数字会上升到28%。

令人心惊的是,诸如重度脂肪肝、肝功能不全、高尿酸血症、高胰岛素血症等传统意义上的“老年病”名称正悄然“爬上”孩子们的病历本。

眼下,国家卫健委正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活动。在郭盛看来,“小胖墩”越来越多,是必须重视的社会问题,更是家庭要直面的养育问题,“如果不给孩子的体重‘踩刹车’,随之而来的健康问题就可能伴随他们一生”。

儿科医生暑期“连轴转”

对家长而言,白天工作繁忙,而频繁请假带孩子看病就成了一大难题。因此,上海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从2017年就开出了夜门诊。多年来,内分泌科夜门诊渐渐在家长中形成了口碑,现在这里的患儿来自全国各地。

21时,趁着给患儿量身高的间隙,郭盛站起来活动了下身体。下午的专家门诊连着晚上的夜门诊,自暑期以来,连轴转工作几乎成了他的日常,桌上的水杯已经几小时一动未动了。

“性早熟要不要干预,长不高打不打生长激素,都需要结合更精准的检查判断。”郭盛说,孩子的生长发育如同多米诺骨牌,牵一发而动全身,既不能过度焦虑盲目干预,也不可延误最佳调整时机,这也考验家长和医生的智慧。

夜深了,夜门诊的灯依旧亮着。目前上海市儿童医院已有内分泌科、呼吸科、肾脏风湿免疫科、神经内科、普内科、骨科等推出夜门诊,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宗和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