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2日 星期六
答读者问 “断舍离”难,或是“囤积障碍”作祟 3D打印假体首次被用于膝关节翻修术 上海举办全国首个“健康Rap秀”科普创新邀请赛 广告 妇幼专家共商生育友好对策 世界肝炎日聚焦“社会共治”,肝炎患者需防肝硬化、肝癌
第03版:人与健康 2025-07-30

“断舍离”难,或是“囤积障碍”作祟

乔颖

66岁的王阿姨(化名)蜷缩在堆积至天花板的包裹堆上,身下压着成箱的黄金珠宝和大量的保健品。未拆封的快递箱如同砖块般堆砌成山,从地面直抵天花板,仅留一条狭窄通道容人爬行。卧室的床铺早已消失不见,她每晚只能蜷缩在快递堆上“坐一会”,连平躺都成了奢望。

近日,独居老人斥资200万元购物,致使家中堆积成山的新闻引发关注。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这是“囤积障碍”的典型表现,尤其易发生在“空巢老人”群体中。

“囤积障碍”的核心是持续地难以丢弃物品,导致生活空间混乱并引发功能损害。其患者有四大特征:一是无论物品价值如何,丢弃都会极度痛苦;二是有强烈的保存冲动;三是居住区域因堆积无法正常使用;四是造成社交、职业等功能受损。临床数据显示,这类心理障碍常与抑郁、焦虑、社交障碍相伴,约半数患者有抑郁症状,焦虑者多因担忧未来缺物而囤积,囤积带来的羞耻感又会加剧社交退缩,形成恶性循环。空巢老人因缺乏情感依附,易将物品作为“安全感”来源。

建议轻、中度的患者接受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如进行聚焦决策训练、暴露疗法等;重度患者需服用药物进行治疗。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乔颖(主任医师)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