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由海派风尚节组委会主办的“第四届海派风尚节闭幕式暨纪念小约翰·施特劳斯诞辰200周年音乐会”在上海上音歌剧院落下帷幕。本次活动以“风尚永续·共赴山海”为主题,打造了一场跨越地域与文化的艺术对话。
作为闭幕式核心环节,“纪念小约翰·施特劳斯诞辰200周年音乐会”由维也纳独奏家三重奏的小提琴家凯伦·穆雷、大提琴家埃德温·瓦内切克及旅美钢琴家岳壮呈现。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凯伦·穆雷与埃德温·瓦内切克应小约翰·施特劳斯玄孙之邀,在维也纳举办过纪念其诞辰200周年的音乐会。
凯伦·穆雷与小约翰·施特劳斯有着特殊的音乐联结,凯伦曾携一把1615年制的阿玛蒂小提琴展开世界巡演,小约翰·施特劳斯曾用这把琴演奏经典曲目《蓝色多瑙河》。埃德温·瓦内切克毕业于哈佛大学,不仅是技艺精湛的大提琴演奏家,还拥有文学博士学位,现任维也纳音乐与艺术大学音乐与文学教授。
首次到访上海,凯伦·穆雷直言:“上海给我的感觉非常棒,这里有一家接一家漂亮的店铺,里面陈列着丝绸长裙和各种精美的面料。上海有很多非常漂亮的咖啡馆,有精致的甜点,这和维也纳特别相似,所以我第一次来上海,完全不觉得陌生,反而像在自己家一样自在。”更让他们动容的是上海观众的热情与默契,“我们在这里演奏时,能清晰感受到和观众之间有一种很奇妙的‘共鸣’,这种感觉真实又强烈”。
小约翰·施特劳斯作为“圆舞曲之王”,在中国拥有极高知名度。今年恰逢其诞辰200周年,维也纳作为施特劳斯音乐的发源地举办了一系列相关活动。凯伦·穆雷介绍:“在维也纳,每年3月就会开启音乐季,几乎所有音乐会上都会演奏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无论是音乐家还是音乐组织,都会举办相关活动,他的音乐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上海也为国内施特劳斯音乐爱好者搭建了重要的交流与欣赏平台,此次海派风尚节闭幕式音乐会便是其中之一。岳壮谈及音乐会创作亮点时表示,他们对作品进行了改编:“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中钢琴曲目本就不多,我们此次改编的核心目标,就是通过最小的乐器编制,呈现出最丰富的音乐表现力。”所有改编作品均由三位音乐家亲自创作,关键在于如何精准传递情感,而非单纯展示演奏技术。“但部分作品中也包含炫技段落,对演奏者的专业水平提出了很高要求。”
语言无法到达的地方,音乐可以。此次音乐会以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为载体,创新采用沙龙音乐交流模式,让观众有机会与创作者、演奏者面对面互动交流。在上海这座兼具快节奏都市活力与慢生活人文气息的国际都市里,这次音乐会搭建起连接中西方音乐文化的桥梁,助力上海以更开放、多元的文化姿态吸引世界目光。
三位音乐家在沪期间,对这座城市浓厚的音乐氛围印象尤为深刻。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在上海家喻户晓,甚至学校、少年宫的管弦乐团都会常年排练他的曲目,拥有广泛受众基础。音乐会现场,观众中有不少年轻人,甚至还有许多小朋友,大家对古典音乐的热爱与尊重,让音乐家们深受触动。“从现场的观众构成就能看出,中国的家长非常重视音乐教育。”埃德温·瓦内切克感慨道。当记者告知他们,目前在上海,至少有数百个学生交响乐团、民乐团、管乐团与合唱团时,三位音乐家连连点头称赞:“这真的非常好,你们的音乐教育完全走在正确的路上!” 记者 郭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