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不少老年人会定期体检,当报告显示“腔隙性梗死灶”或“多发缺血灶”时,常令人担忧是否发生了“脑梗死”。事实上,这些影像学表现并不等同于脑梗死。若无典型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这类改变统称为无症状脑血管病。
根据《2017年美国卒中与心脏学会相关指南》,其主要包括无症状脑梗死、血管源性白质高信号和脑微出血三种类型,是头颅影像检查中常见的“偶遇”。无症状脑血管病与年龄密切相关。例如,80岁以上人群中超过四分之一至少存在一处无症状脑梗死。因此,它可被视为大脑内部的“皱纹”,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出现。但同一年龄段的人群中,其严重程度也存在差异。若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血管危险因素,大脑的“衰老”程度可能更为显著。
那么,无症状脑血管病是否需要治疗?尽管它不引起急性症状,但研究表明,其存在会显著增加未来发生脑梗死、脑出血的风险,并与认知障碍、步态异常、情绪及二便障碍等功能缺损相关。因此,发现相关症状后,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评估与危险因素管理,积极维护大脑健康。
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神经内科 李沛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