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骏
近日,笔者拨打订餐电话替家人在某知名洋快餐平台订餐,被告知家人所选餐品和优惠折扣套餐必须下载并使用该企业官方App订购且使用移动支方式才能享受。这引发了笔者的兴趣。
经确认发现,该企业采用此一做法已行之有年,自推出该举措后,不仅大部分其大力推广的热门、新颖餐品除来店购买外,只能通过App+移动支付方式,而无法通过电话订购+移动支付方式购买;并且此种做法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推出什么样的产品,采取什么样的折扣,皆企业经营自主范围,他人无权干预,但在电话订购与线上订购之间予以如此明显的区别对待,如此做法值得商榷。
近年来,社会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加之在全世界范围内,我们的国人也属于最为喜欢追求新鲜事物的国民群体,因此新的网络科技、新的消费模式、新的感官刺激体验等,但凡是新的事物,几乎无不在国内大行其道。诸如线上消费以及移动支付等新型消费模式的消费规模早已到达万亿级。然而,也有仍然选择现金或信用卡来进行消费的市民。其原因至少有两种:一种是出于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需要。时至今日,尽管有关部门和企业一直在努力采取相关措施,个人信息保护仍然是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等新型消费模式的短板。笔者亲友中就有不少人对上述消费模式敬而远之,其中个人隐私因之受到侵害者对这些新消费模式甚至是警惕和排斥的。第二种原因是因年龄等各方面原因而难以跟上、难以适应。很多老年人以及不使用智能手机的市民都对新型消费模式的过快普及感到不便和担忧。尽管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难以或者说并不愿意使用移动方式进行购物,但他们的这一不选择的权利显然并未得到充分保护。之前某生鲜企业因拒绝收现金而遭到大量投诉,这种歧视现金乃至鄙视现金支付的做法本身就是对某些人群合法权益的侵害,最终这家企业接受了现金支付方式。
今天,会上网、会发博客、会讲外语、自由行去过很多国家的老人往往被赞许有加,甚至成为网红,至于在博客里到底写了什么往往无人在意。笔者也很敬佩这些老人,但笔者想问的是,一位不惯用手机也不会上网,但终其一生都在钻研某一兴趣爱好并已达精深程度的老人难道就不厉害?难道就不令人尊敬吗?
社会发展的另一特征就是个体化、多样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新生事物,有人接受、喜欢,就一定也有人不接受,甚至不喜欢。喜欢、接受与否,完全是个人自由,而这种自由无关赢利多寡,也无关潮流意识,都理应受到尊重。在大部分热衷于学习、接受新事物、追逐热点的同时,应该保留一份对于客观上难以或者主观上拒绝接受这些新生事物者的保护、关爱和包容。提倡先进、崇尚强者,这是整个生物圈都遵循的丛林法则,而人类之所以成其为人类,盖因人类社会保护弱者,关爱弱势群体,且包容慢行者。有了这些保护、关爱和包容,人类社会才充满了温情,社会发展才是有温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