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祝天泽
离体干部鲍世远今年已96岁高龄,但他思维清晰,精神矍铄,说话声音洪亮。平日里他上街买菜,下厨做饭,生活基本自理。他笔耕不辍,自离休以来,著书写作,加上在各种报纸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总共约200万字。朋友们说,照这样的身体状况,鲍老奔百岁不成问题。鲍老则给自己编了个顺口溜:九十六岁一老翁,读书写作不放松。天下大事常关切,初心使命牢记胸。
鲍世远1924年生于绍兴,解放前在复旦大学就读时就参加我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后来参加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文工团,从事文艺创作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从部队转业至上海市文化局从事戏曲工作30多年,直至1985年离休。
鲍老离休后“淡定生活,勤奋写作”,对生活没有奢求,首选志趣就是读书写作。由于在职时长期从事戏曲工作,积累了丰富素材。写作内容有文艺界(主要是戏曲界)名人艺术人生,写他们的人品、艺德。还有回首往昔,感人故事、人物素描,以及由感而发的散文随笔等。离休后共出版了《艺林短笛》《小巷问酒》《戏缘漫忆》《戏水长流》《云淡风轻》等七本散文集,加入了中国戏剧家协会和上海市作家协会。
鲍老的写作其实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而融入了日常生活。去年12月鲍老的外孙结婚,外孙与女友因为共同的音乐爱好而相识相爱。在婚礼上,伴随着悠扬的钢琴乐曲声,鲍老当场朗诵了他自己写的一首诗《音乐美谈》,祝贺因音乐而结缘的美好婚姻,其中两句是:人间不能缺少音乐,音乐不能离开人间。
鲍老的兴趣十分广泛。他爱好旅游。上世纪80年代就出访欧洲,后来又去了国内国外无数地方。鲍老说:“旅游能开阔视野,锻炼身体,放飞心情,是一项很好的修身养性活动。”另外,他钟情花卉,在他的居室和客厅里,培育了20多种花卉,其中一棵杏叶藤,生长繁茂,已经爬满墙头,成为一道美景亮色。虎皮兰体态壮美,生气勃勃,给室内净化空气作了不小贡献。
鲍老爱好书画。他通过老年大学的学习,基本掌握了书画的知识和技能,三天两头在家泼墨挥毫,他热衷于画竹,因为喜欢“竹子虚心向上,凌云挺秀,高风亮节,风清气正”的品格。他的书画作品曾多次参加市文广局系统老干部书画展。他还尽可能参加文广局老干部活动中心每周一次的聚会活动,相信常常与人交流,互通信息,可以给生活带来别样的感受和感悟。
鲍老还是个资深的京剧票友,他爱唱余派、马派、杨派等老生戏,曾多年参加市国际京剧票房沙龙活动,并在晚报上介绍了国际京剧票房前世今生。鲍老说,唱京剧,是他生活中的一大享受。
拒绝不良的生活方式。鲍老年轻时吸过烟,后来意识到吸烟有害健康,便戒了,从此再也未复吸过。他爱喝红酒,仅啜几口而已,他基本不吃保健品,相信食补。平时早起早睡,生活很有规律。
在饮食上鲍老坚持“少量、清淡、营养充足”的原则。早餐:牛奶、麦片、咖啡、一个鸡蛋和几片面包。中餐和晚餐有荤有素,鱼虾蔬菜为主。
鲍老把从事公益活动看作是一件乐事。鲍老祖籍绍兴,1947年,当时还在上海复旦读书的鲍老,曾联手家里的年轻一代,在自家大院里创办了一个家庭图书馆——联合图书馆。大量进步书籍吸引了众多爱国热血青年,许多学生因此走上革命道路。国民党反动派十分惧怕,封杀了图书馆。改革开放后,绍兴市政府为了纪念联合图书馆对革命作出的贡献,决定另选新址支持鲍家人异地重建图书馆。经过装修,并由全国各地鲍家族人及亲朋好友捐赠了好几千本图书,联合图书馆终于在三年前完成重建,目前已逐步完善并向当地学生开放。看到家人们自己创办的图书馆重获新生,还能为家乡新时代的文化建设发挥一些作用,鲍老真是感到由衷的欣慰和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