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民族情雪域行”活动的民族团结形象代表在布达拉宫广场合影新华社发
今年藏历新年第一天,家住西藏林芝市巴宜区的87岁老人达吉,和往年一样接到新年的第一桶水。从旧时代走过来的她,无比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期盼这幸福像流水一样绵延悠长。
1959年,西藏进行了影响深远的民主改革,雪域高原告别旧制度迈入历史新纪元。像达吉老人一样的百万农奴,在这场改革中得到彻底解放,沐浴着新时代的温暖阳光,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民主改革
历史洪流不可阻挡
1959年之前,占西藏总人口不足5%的农奴主占有着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垄断着物质财富。“活永远干不完,饭永远吃不饱。”为了填饱肚子,达吉要租地种粮,收成要分一半出去,每年底需借粮度日。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小彬说,“当时,达赖喇嘛既掌握着农奴今生的生杀予夺大权,还从思想上掌握着他们‘来生’的命运,既是西藏的统治者,又是最大的农奴主。”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解放军进藏时,西藏广大人民要求进行民主改革的心情就十分迫切。拉萨的65名农民联名给达赖写信:我们都是种地的农民,比任何人都更焦急地盼望实行改革。连一些上层贵族都说,照老样子下去,过不了多久,农奴死光了,贵族也活不成,整个社会就将毁灭。
1959年3月10日,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为了维护腐朽的封建农奴制,在国外反动势力的支持下,悍然发动武装叛乱,被坚决予以平息。当年3月28日,国务院下令解散了压迫西藏人民数百年的西藏地方政府及其所属的军队、法庭和监狱,废止了旧西藏法典及其野蛮刑罚,随后宣布解放百万农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所长张云说,“西藏彻底解放农奴,废除封建农奴主的土地所有制,废除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充分体现了实现和维护人权的广泛性、彻底性和完整性,为世界废奴做出了史诗般的贡献,这是世界人权史上的巨大进步。”
制度更迭
百万农奴翻身作主人
民主改革拉开了西藏波澜壮阔的发展序幕。这一年,百万农奴分到了土地、农具等生产资料,他们站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彻夜狂欢,在熊熊的篝火上点燃地契和债约。
刚分到土地时,因为小孩多,达吉只能在天亮之前把家务活干完,打理好小孩的吃穿,天亮之后再去干农活。虽然连轴转特别累,但老人说自己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越干越有劲,越干越开心”。“我现在还留着当时的土地证。”达吉老人说,“那是我们幸福生活的开端。”
过去由官家、贵族、寺庙上层僧侣垄断的受教育权,也进入寻常人家,昔日的农奴和他们的后代中,一批博士、硕士、科学家、工程师等脱颖而出,很多人成为西藏各行业的佼佼者。1960年,农奴后代贡布成为中国第一个登上珠峰的藏族人;1986年,农奴后代格勒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个藏族博士;2017年,西藏培养的首批4名博士研究生从西藏大学毕业……60年来,曾经的农奴和他们的后代,沐浴着民主改革的春风,在新社会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彻底改变命运。
1965年,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拉萨召开,翻身农奴第一次获得了平等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拉开了农奴成为国家治理参与者的序幕。今年73岁的巴桑罗布和父亲、弟弟都是人大代表。“我和父亲一起在别人家打工时,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能参与到国家治理中。只有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历史跨越
雪域高原沧桑巨变
六十年间,国家在西藏累计投入1万多亿元实施了800多个重点建设项目,青藏铁路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投入使用,西藏与内地的距离不再遥远;建起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0.52%;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68.2岁……封闭、保守、落后的旧西藏,飞速跃迁至21世纪的现代文明社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论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西藏各项事业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2016年,拉萨市曲水县流转土地,建起净土健康产业园,使两百多名农牧民群众系统掌握了玫瑰、薰衣草等经济花木种植技术,很多农民华丽转身变成了产业工人。作为全国第一批农村改革实验区,曲水县还在探索土地改革。群众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后,就能容易贷到款。“国家政策好,我们有底气进行探索,有信心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曲水县副县长侯静华说。
在中央特殊关心和对口省市大力支持下,西藏全区生产总值从1959年的1.74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477.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91倍。2018年,西藏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万元。张云说:“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西藏民主改革六十年的成就,堪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发展的样本。”西藏,正昂首阔步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据新华社拉萨3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