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颖捷
小刘是典型的晚婚晚育,30多岁才结婚生子,晚是晚了些,但在这个时代并不新鲜。
她生孩子的时候,赶上了事业的转型期。那时她刚刚转到另一家公司没多久。那家公司风头很劲,上市公司,待遇不错,有前景。唯一的缺点就是公司的大楼盖在了远郊,通勤太远,加班又不少。
没生孩子的时候,小刘和老公租住在北京三环里。有了娃以后,综合了租金、房子大小、通勤种种考虑,最后还是以方便老人白天帮忙看孩子为主,两人一咬牙,搬回了小刘京郊的父母家。
说起来都是京郊,但一个在东北,一个在西南,京城对角线的距离嘛,坐地铁也就两个小时吧。还好,公司有班车,不用在地铁里换乘来换乘去,不用在车厢里人挤人地站着。
平常都还好。只是有那么几回有些受不了:加班晚了,赶不上班车了,或者赶到班车上时,特别满,没有座,作为一个“背奶妈妈”,只好背着大包小包,拖着疲惫的身躯,站在车里摇摇晃晃。但她并不指望谁让座,也丝毫不觉得谁该被埋怨,谁不累呢?那种时候她就拿出手机来翻看孩子的照片,孩子的笑脸就像兴奋剂,看一看,能让她精神矍铄。
朋友们都不止一次地劝小刘在公司附近租房子。不过她一直下不了决心。那样的话,一来她老公上班太远了;二来,让父母其中之一离家来跟她带孩子,弄得老人家两地分居,她总觉得不太合适,要是都来呢,实在是住不下。她决定还是自己抗一抗。
也有人劝她放弃这份工作,换个离家近的。但30多岁,正是事业上的发展期。小刘不是那种不求上进,在公司混日子拿工资的人,她一向有自己的事业规划。有了孩子,脚步也许可以放慢一些,但她不能接受停滞不前。她早就做好心理建设:既要认认真真上班,也要认认真真当妈妈。什么背奶,起夜,加班,都不在话下。就在孩子一岁多的时候,她果断申请了一个自己一直向往但更辛苦的部门,夜里起来喂完孩子睡不着,就继续改她的PPT,就这么着,几个月后,她调到了那个部门。
但小刘还是觉得自己竞争力还差点劲儿。虽然她本科也是一等名校毕业,有近十年的工作经验,但如今硕士博士遍地都是。她决定一边工作一边进修。于是她向一个读了在职硕士的朋友打听,朋友一口否定了她的打算:“劝你别读了!实在是太累了!”朋友读书的时候,单身,周末双休,就这么着,也觉得太辛苦。她说一开始上课时有60多人,后来上课的人越来越少,最后读完的也就10来个吧。
“你刚生了娃,你们公司又是狼性文化,你现在读书,不现实。”朋友这样劝她。小刘被她这么一说,有那么几天打了退堂鼓。不过过了几天,小刘告诉朋友,她还是报名了,现在30多岁不进修,到了40多岁再读,太晚了。她还是决定拼一把。
疲惫是疲惫,小刘却很少抱怨。因为像她一样的“前辈”已经见过很多,作为普通“京漂”一员,每个人都为了生活在奋斗着。生在这个时代已是一件幸事,她相信要付出努力,才会让生活变得更好。
十日谈
平凡中的伟大
责编:殷健灵
修车师傅的幸福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