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上海爱心奶奶”沈翠英
第20版:星期天夜光杯/纪实 2019-05-05

“上海爱心奶奶”沈翠英

沈翠英(中)在公益活动中

今日都江堰

◆江妙春

编者按>>>

沈翠英,5.12汶川大地震曾拍卖自己的住房,拍得金额450万建造尚慈翠英小学,被网友誉为“最牛的退休女教师”,一个普通百姓,拥有如此慈善义举,这在上海、全国也是不多见的。“上海爱心奶奶现在好吗?”“捐献的房子价值几千万了吧?”不断有人问起沈翠英近况,今天的纪实版介绍“上海爱心奶奶”继续从事公益事业的故事。

整整十年,沈翠英坚持为地震灾区献爱心,她和自己公司的全体员工,每年都要为社会捐出十多万的爱心善款。她干得多的目的,是想“捐得多”。

一、与“慈”有缘的“慈云街”

慈云街在南丹路与南北主干道漕溪北路交界处,紧挨着电影集团边的影业街。老早叫三角东街,原来这里是一片平房。小时候从徐汇区湖南路搬来时,沈翠英才8岁光景。印象中这里家家户户吃水要到远处的给水站或挑或拎。大概从小比较懂事的缘故,看着母亲早出晚归地到厂里上三班,抚养着姐弟妹5个子女,沈翠英常常抢着去挑水拎水,把家里水缸灌得满满,以减轻母亲负担。

沈翠英排行老二,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我家普通工人,我们搬家那年父亲就病故了,住到三角东街也好像与经济原因有关。”沈翠英想用知识改变自己和家庭,刻苦用功读书。临毕业的一天,学校把沈翠英母亲叫去,才知道沈翠英失去父亲的情况,学校老师和教导主任等纷纷建议,根据沈翠英的情况和家庭实际,上师范学校比较务实,可以减轻家庭担负。沈翠英去了位于宝山路上的上海幼儿师范学校就读。做一个人民教师成了她的新目标。

1947年出生在上海的沈翠英,于上海第四聋哑学校退休,教语文。我有幸与这位“爱心上海奶奶”见面时,手里拿的是一张2011年2月3日的《新民晚报》,纸有点泛黄了,字迹却清晰可见:‘上海好心人,你还好吗?’“2008年:上海奶奶,卖猕猴桃,多赚钱为四川加油。”——报纸成了我们之间沟通的桥梁,彼此毫无陌生感。“谢谢你,这么有心啊……”沈翠英接过旧报,脸上绽放着开心的笑容。

在奉贤江海公社小学工作的时候,她是个乐天派,吃苦耐劳、待人礼貌、善于讨教。城里人如果没有真本事,农民们会看不起他们。人民大队给沈翠英约两张桌子大小、七八平方米的菜地,沈翠英学着种了些鸡毛菜、茄子,改善自己伙食。祠庙门前有一条河浜,水流潺潺,沈翠英不用别人教,尝试制作钓鱼工具,土法上马去钓鱼。

也许运气好,有次试手,鱼儿上钩了,或许太激动的缘故,沈翠英用力一甩,一条鱼直接被抛到了河边农民屋顶上,成了当时农民茶余饭后的话题。人们惊讶这位上海女教师的与众不同。乡亲们喜欢她,爱教她农活,爱送她东西。热情的她受到了农民兄弟姐妹的热烈欢迎。沈翠英回到家,总要把他们交往的有趣故事讲给母亲和弟弟妹妹听,和他们分享喜悦。

多年后的汶川地震,她那惊人的举动是否与一以贯之的豪情有关,与来自慈云街有关。

二、房子参加赈灾义拍

从教20多年的沈翠英,1991年下海经商,担任一家企业办公室主任。她用经商所得买下了两套住房,房子就在慈云街,一个叫亚都国际名园的地方。拍卖的住房有147平方米,原本租给了一家公司,每月租金8000元,而沈翠英每月退休工资为1380元。“老实说,我也从来没见过400万元是什么样子,今后应该也赚不到这么多钱。但是一想到国家有这么大的灾难,我觉得应该做点什么。”沈翠英说,地震之后,她立刻向上海市红十字会捐了2000元,儿子也捐了10000元,但是她认为这些钱还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心意。后来看地震消息报道,她得知,四川安县桑枣中学因为花了40万元加固校舍,全校2221名师生在地震中无一伤亡,创造了奇迹。这位叶姓校长的超前意识和对学生的大爱,让沈翠英极为感动。于是,她决定捐掉自己的一套房子,在灾区造一所至少能抵御7级地震的学校。沈翠英说,她2001年购买这套房子时花了100多万元,现在房子升值了(拍卖公司估值约450万元),参加赈灾义拍,自己只不过是把升值的那些钱还给国家罢了。

熟悉房产行情的人说,当年450万元的市值,现在已超过1700万。儿子和儿媳妇对沈翠英的决定十分支持,不仅陪她一起前往拍卖公司签订委托协议,还表示如果400多万元不够造一所学校,他们可以再贴钱。但是沈翠英一直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和兄弟姐妹。沈翠英说,在所有兄弟姐妹中,她生活过得最好,但是她自己的姐姐和姐夫长期患病,一直住在15平方米的一居室内,弟弟在菜场值晚班,而自己高龄的母亲平时很节俭,自己做家务不请保姆。“我想他们总会理解我的。”沈翠英说,她将用自己的退休工资和积蓄来补贴亲戚和妈妈。

沈翠英捐赠的450万元找到了婆家——都江堰柳街小学。“尚慈翠英小学”名称,是由上海教育界老领导袁采建议确定的。学校建成后可容纳18个教学班,810名学生就读。沈翠英主意很坚定,要把学校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她采纳知情人士建议,要求校舍建造时,让每平方的钢筋量从90公斤增加到110公斤,使建筑可以抗击9级地震。沈翠英延请桑早中学叶校长作为工程监理,保证施工进度和安全质量。承担任务的中铁24局工人们早就被沈翠英的义举感动。施工中,“上海奶奶”几次来工地,带来大包小袋的下酒菜鸡翅膀、鸭胗肝、花生米等,“犒劳”日夜奋战一线施工的工人们,还下厨为大家改善伙食,沈翠英的到来,是无声的动员和感召。沈翠英的举动传遍都江堰地区,她的大幅肖像画矗立当地街头,成了爱心涌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标杆。都江堰市灾后重建的对外开放展示启动仪式,市委书记陪同沈翠英坐上专门安排的直升机,俯瞰都江堰全貌。她常常被当地热情的人们认出,到饮食店或理发店消费,被素

未谋面的市民抢着付了钱。某种程度上而言,沈翠英是上海形象代言人。都江堰景区作出规定:每年5月12日地震纪念日的前后各一个月内,上海旅游者到当地,可凭个人身份证,免费出入任何景区。是不是其中也有沈翠英的人格魅力?

尚慈翠英小学落成典礼上,沈翠英让自己的儿子儿媳和孙子孙女们悉数到场,感受灾区民众对上海援建爱心工程的真心回聩。提起这一场面,沈翠英抑制不住内心激动:可容纳3万人的都江堰九州体育场,这天人山人海,都江堰被庄严、神圣氛围浓郁裹围着,沈翠英登上体育场主席台,面对操场上几万名与会者,用宁静心绪、平静语气讲述了自己为灾区所做的点点滴滴,黑压压的操场里、主席台两旁硕大的屏幕上,被感动了的都江堰人,热泪盈眶……

三、成立“沈翠英专项基金”

在对地震灾区实地考察后,沈翠英决定还要为灾区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她向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提出成立“沈翠英专项基金”,募集各方善款,为灾后重建、帮助困难群体做更多的事。她的义举得到了远远近近各界有心人士的大力支持。

2012年,“上海奶奶”沈翠英百忙之中来到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代表上海聚爱实业有限公司捐出12万元充实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沈翠英专项基金”。

在“聚爱公司”成立之初,她就承诺将利润30%捐入上海慈善基金会沈翠英专项基金,用于资助都江堰贫困儿童就学。

“地震后我和婆婆前后三次去了地震灾区,渐渐觉得光捐房捐钱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必须将‘输血’改成‘造血’,帮助当地企业恢复生产,打开上海市场,才能让企业重新焕发生机。”沈翠英的儿媳施艳说。

为此,一家人抵押了当时仍在居住的唯一一套住房,拿出400多万元帮助当地工厂恢复生产,并成立聚爱实业有限公司。聚爱公司2008年8月开始筹备、9月份正式启动,公司的业务就是在上海推广都江堰的特色农副产品。

第一年为了推广都江堰“红心”猕猴桃,公司投入了一百多万元做广告。第二年,又投入五十多万元,但依然亏损。第三年,沈翠英换了个思路,“我花两三万元,请上海市民免费品尝猕猴桃。”沈翠英向顾客们赠送“猕猴桃券”,用实实在在的好味道打开销路。虽然做猕猴桃生意沈翠英亏了很多钱,但她却一直在捐钱。每卖掉一个猕猴桃就捐5分,卖掉一箱,捐1.5元,这是她对果农的承诺。走进“上海奶奶”不大的门店,看到三面橱柜里整齐地放着商品。门店的后面就是聚爱公司办公的地方。公司只有几个员工,都拿着很低的工资。沈翠英说,他们几乎都是志愿者:一个是周末来上班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一个是失业青年,他跟着沈翠英干了四年,如今已经是公司的主要骨干;另外几位都是退休人员。现在除了上海,全国各地想要通过“上海奶奶”献爱心的人都可以买到都江堰的猕猴桃。

沈翠英现在成了猕猴桃专家,而这都是被生活逼出来的。沈翠英坦言,自己现在的压力要比当初捐一套房子大,“当年捐房子,我有这个能力,捐就捐了,但现在比当时更难,搞企业,不但受到争议,事情也不容易做。”但她并不后悔,“那么多人支持我,我的动力很足。”

聚爱公司成立后,不少人开始质疑沈翠英做“慈善”的动机,沈翠英回应说:“如果企业有盈利,30%的利润将会捐入慈善基金会专项基金,帮助解决当地孤儿上学等问题,70%则用于扩大再生产和公益活动,我们每卖掉一枚猕猴桃,都会给果农补贴5分钱,参与我们公司的这些股东都不图回报,我更不求回报。”“没有钱怎么做慈善,如果赚了钱也是我的本事,有了钱我才能做得更好。”

如今,沈翠英将捐款的目标渐渐放到更需要帮助的个人和家庭上来。她先后为孤老和白血病儿送去整箱猕猴桃。几年来,这位“上海奶奶”的慈善义举已经赔了300多万元。在沈翠英办公室里,她捐赠老人们的3000箱猕猴桃证书,被随便地卷起,放在电脑主机后面。小朋友的画作“上海爱心奶奶”画技还不怎么成熟,却被沈翠英放在办公室醒目的地方,她笑着说,虽然画得有些走样,还是要鼓励小朋友一下。他们爱上海奶奶,我也爱他们啊。

四、追求:慈善的永远

沈翠英今年已经71岁了,她说:“无论如何,慈善这条路我这辈子是要走到底了。”2009年,中央电视台录制一档关于慈善、名为《中国梦》的节目,沈翠英是片中10名访谈人物之一。潘石屹出现在录制现场,见了沈翠英,说自己很小失去妈妈了,说罢拥抱了一下沈翠英。节目录制尾声,出意外了,鬼使神差,情绪太投入,事迹太动人,沈翠英穿着新的印花两用衫,专注讲述故事,变换场景时,忽然一脚踩空,从9级阶梯高处摔下来,让全场一片混乱。她只感到眼前一片糊涂,从不离开的眼镜也不知掉在哪里。台上台下人员,蜂拥上前,关切“上海奶奶”是否受伤,伤肯定不轻。事故延期了的录制现场,凌晨三点光景才收工。虽然伤痛开始发了出来,沈翠英却坚持不让节目组送自己上医院,硬撑着按原订机票登机时间飞回上海。系在她腰后的扩音装置巴掌大、寸把厚,摔落时成了护身符,阻挡了舞台上的锐角,沈翠英为做节目专去购买的这件新衣服,腰间摔破了一个洞,却保护了身体,沈翠英衣橱内这件独一无二的衣服,她几次都不舍得处理……她坦言,过了60岁以后,对钱越来越淡然了。最开心的根本不是钱,而是自己的向往和心愿,被这么多好人认可,感动,也更促使自己沿着慈善之路毫不犹豫地行进下去,无怨无悔。记得曾在光大会展短短两天的猕猴桃销售季节,自己爱心品牌的摊位被围得水泄不通,人们争先恐后购买都江堰猕猴桃,当时还不时兴电子消费,纸币像雪片似地飞向收银台,人们争先恐后地围来,就看一眼“沈奶奶”,一对青年夫妇涨红着脸,拉着自己七八岁的儿子,硬是从密匝的客流中挤进来,就为和“上海爱心奶奶”合张照片。慈善,爱心,是普通的人们与沈翠英真心连接的纽带。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