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昆元
七十年前,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而且还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国际大都市。因此,中共中央对于如何解放和接管上海非常重视。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如何尽可能完好地解放和接管上海,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大难题。为此,毛主席曾慎重地告诫全党:进入上海,中国革命要过一大难关。
党中央是如何缜密谋划解放和接管上海的呢?新近出版的《五月黎明——纪念上海解放70周年》一书中,有着详细生动的记载和描写。
比如:究竟要过怎样的一大难关?该书收入的由著名经济学家、当年上海军管会财委负责人之一许涤新的回忆文章如是记述:1949年5月上旬前后,他与潘汉年、夏衍等奉命从香港赶到北平接受参加上海接管工作时,毛泽东主席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关于上海的接管工作总的方针中央已发给陈、饶,重要的一点是不让国民党搞焦土政策,尽可能完好地保存这个现在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周恩来副主席则强调了接管上海可能会碰到的各种困难。他要求大家要有思想准备:准备停在黄浦江上的英国舰队向我们开炮,准备国民党的破坏,准备上海全市断水断电,准备迎接各种意料之外的困难。一面要准备最困难的处境,一面要争取良好的局面。
毛主席和周副主席的讲话为上海解放和接管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军总前委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决策,做了充分的准备。比如,在解放上海的战斗中,遇到敌人在市区凭借高楼大厦拼死抵抗怎么办?迟浩田上将是参加上海战役的一位老战士,他写道,为了尽可能完好地保存上海,总前委首先采取“引蛇出洞”战术,重点攻击吴淞、浦东等敌人的逃生路线,迫使敌人将市区主力调到吴淞等郊区增援,从而被我军围歼。其次,严令我军官兵在市区作战时不得使用火炮等重武器。即使我军受到重大伤亡时,也不可使用。这样,广大指战员经过激战,终于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将一座完好的上海城交到了上海人民手中。
更令人感动的是,陈毅司令员等三野首长还制定公布了《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其中一条就是严格规定部队进入上海后,不得进入民宅商铺。即使遇到下雨天也不允许。陈毅司令员严肃地说:“困难可以克服,军队不入民宅这一条已定了。天王老子也不能改!”毛主席看到这个守则后连说了四个“很好!”果然,1949年5月25日早晨,上海市民看到解放军官兵睡在被雨淋湿的马路上时,都非常感功,纷纷称赞解放军是“仁义之师”,有不少群众主动为解放军送茶送水,热情邀请官兵们进屋休息,都被婉言谢绝。有一位科学家看着眼前感人的一幕,感慨地说,国民党是回不来了!
这本书还收入了多篇上海地下党老同志写的回忆文章,着重讲述了上海地下党广泛动员党员和人民群众,开展护厂、护店、护校斗争,动员各系统地下党组织开展策反工作,争取部分国民党部队实行阵前起义或投诚。比如,原国民党上海警备副司令、51军军长兼北兵团司令刘昌义就是在我党策反下,举行阵前起义,加速了上海解放的进程。
书中还包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群众纷纷行动起来,有的将传单送到国民党官员家里,警告他们认清形势,不要与人民为敌;有的赶印和散发人民解放军的《约法八章》,动员广大企业家、商人,以及知识分子留在上海,参加建设新中国;有的还组织人民保安队和人民宣传队,积极配合解放军消灭国民党残敌和特务,维持社会治安。上海解放后,上海人民在上海军管会的领导下,开展了打击银元贩子、稳定金融市场,组织了反击不法奸商囤积“二白一黑”,扰乱市场轶序的斗争,迅速稳定了市场供应,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五月黎明》是由上海通志馆、《上海滩》杂志编辑的《上海滩》杂志丛书中的一种。该书精选《上海滩》杂志发表的40多篇文章。这些文章大多是作者根据亲历、亲见、亲闻所写,史料珍贵、生动可读。这本书的出版不仅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提供了一本爱国主义教材,同时也为研究者提供了一批颇有价值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