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黄圭彬  隐蔽战线“平凡”的战士
第19版:金色池塘 2019-05-25

黄圭彬 隐蔽战线“平凡”的战士

九十八岁的黄圭彬近影

一九七一年的全家合影, 前排为黄圭彬和丈夫梁子衡

解放军行进在外白渡桥

当年解放军向上海外围发起进攻

1942年与南京中央大学的中共外围组织“民社”十姐妹合影(后排右二为黄圭彬)

□张林凤

有79年党龄、如今高寿98岁的黄圭彬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这位可敬的老人曾在中华民族生死危急关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她已考取光华大学教育系,当中共江苏省委需要她转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秘密开展学生运动时,她毫不犹豫地投身党的隐蔽战线。在解放上海的与敌斗争中,也留下了她的印迹。近日,我来到黄老家中,戴上助听器的老人接受了我的专访。

“小黄鱼”,顶下联络点

1947年秋天,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在安徽芜湖从事中共隐蔽战线斗争的黄圭彬,秘密潜回家乡上海浦东,从事迎接上海解放的准备工作。与她一起前来的,还有战友梁子衡,为了便于潜伏和开展工作,原本感情深厚却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个人生活的他俩,就此成家了。不久,接到中共上海市文委的指示,要求他们转入上海市区建立秘密联络点。地主家庭出身的黄圭彬,此时家道已经衰落,知书达礼的母亲,尽管不知女儿需要钱派什么用场,但她相信女儿做的事肯定有意义,就卖掉了家中的八亩地,换得八根“小黄鱼”,交与女儿办事。经堂兄牵线,黄圭彬用金条顶下南市寿宁路文元坊(今寿宁路28弄26号)一间带阁楼的房间,作为秘密联络点,而堂妹夫就在隔壁开了一家煤球店,起了很好的掩护作用。

黄圭彬的工作有两项:一是印刻宣传品,秘密散发到学校、工厂、商店和市民中;另一项就是将上线送来的铅印资料,传送到她下线的两位联络员手中。她至今记得,一处联络点是大世界附近中法大药房楼上的一对夫妻;另外一处是大自鸣钟地区一位带婴儿的小朱。由于地下工作的原则,她并不知道他们的真实情况。

黄圭彬的新家,不但有他们夫妇俩,还有母亲和堂妹同住,儿子则被安置在浦东乡下的亲戚处。梁子衡在《新闻报》谋得一份职务,作为身份掩护,她则以家庭妇女的身份出现在左邻右舍前。黄圭彬刻印的传单虽然字数不多,但有宣传解放军在战场上节节取胜消息的;有鼓励市民积极开展护厂、护校、护店迎接解放的;有针对性“攻心”政策专门警告政府官员和特务的。这些革命性鲜明的宣传品,如果被国民党特务查获,后果不堪设想。

如今,黄圭彬依旧记忆犹新,在迎接上海解放的日子里,也是白色恐怖最严酷的时候,特务疯狂行驶“飞行堡垒”,大肆逮捕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甚至把平民当作共产党嫌疑,肆意逮捕,她的一个亲戚就是这样被抓的,幸亏水性好,在被押送途经吴淞大桥时,跳到河里才死里逃生。黄圭彬夫妇坚守在险恶的环境中,联络点用窗帘作暗号。窗帘没拉上,表明人员安全在家;窗帘遮住,暗示自己不在家或者有情况,联系人员见此就会见机行事。

装腹痛,保全秘密资料

黄圭彬利用自己家庭妇女的身份,装着赶早市买菜、买早点,将宣传品塞进那些“敌、特”人员家的门缝里,塞进还未开门的商店里,投到学校和工厂里;白天则以逛街购物为掩护,见缝插针地将宣传品发出去;晚上就在小阁楼上刻印宣传品到深夜。尽管窗帘拉得很严实,有一次还是被那个特务的鹰犬——红鼻子保长窥探到蛛丝马迹,半夜急遽地敲门,幸亏早有紧急应对预案,闯进门的保长,看到的只是缝纫机上正在制作的衣服,还有已经裁剪好准备缝制的衣料,保长东瞅西瞧的,一无所获,只得悻悻地离开。这件事,再次给他们敲了警钟,更加小心谨慎。

外出传送情报和资料,随时可能遭遇危情。黄圭彬经常装扮成乡下进城的大嫂,将16开大小,二三寸厚的铅印资料隐藏在装有芝麻、绿豆等农副产品的拎包里,分送两处秘密联络点。有一次天蒙蒙亮,她携带伪装好的资料出门,行走至西藏南路时,突然发现一队国民党宪兵巡逻队,七八人横排着大摇大摆地走过来。正是严冬季节,寒风萧瑟,行人稀少,她感觉如果迎面走过去,很可能被敌人拦住搜查,长期从事隐蔽斗争历练的她,镇定自若地转身,拐弯穿进身后的一条弄堂里。见到一老太正在生煤球炉,就装着肚子疼,向老太讨杯热水喝,很不经意似的将拎包放在灶披间的凳子上。过了好一阵装着腹痛缓解,并赠送些土产品感谢老太,估摸宪兵已经远去了这才告辞。

迎解放,母女三人团聚

黄圭彬他们终于迎来了上海解放。当从广播电台里,听到宣告上海解放的新闻时,黄圭彬激动万分,终于可以昂首走在大街小巷上了。她亲眼目睹人民路、宁寿路、小北门等处露宿在马路上,军风军纪优良的解放军,情不自禁地上前紧紧握住一位精神抖擞、肤色黝黑的战士的手,连声说道:“解放军同志,谢谢你们,向解放军同志致敬!”

上海解放后的几天,黄圭彬的妹妹黄吟斌(原名黄吟彬)的到来,给了家人一个意外的惊喜。原来,抗战时期才18岁的妹妹,参加了浙东四明山新四军,历经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这次是随第三野战军20军,参加解放上海战役的。打量着腰间别着手枪,英姿飒爽的黄吟斌,母女三人激动相拥,热泪夺眶而出。此时,她们才得知,多年杳无音讯的黄吟斌,已是某部战俘营的管理大队长,曾获“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称号。

乐奉献,莫道桑榆晚

上海解放后,黄圭彬被安排到虹口区教育系统工作,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一直到她1983年离休。

离休后的黄圭彬,并不安于在家颐养天年,她积极融入社会,参与教育探索实践活动。自上世纪90年代起,她就“任职”区教育系统的义务讲师,为中、青年教师上党课;为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还参与对失足青少年的转化工作。她秉持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理念,为了将课讲好,让教师、学生能够理解接受,坚持每天学习五小时,写出几十篇讲稿。不久前,她为南湖中学的学生讲述继承革命先烈光荣传统的课,很流畅地讲完一节课,学生深受教育,对这位革命老人满满的崇敬。黄老荣获过“上海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虹口区教育系统先进个人”“虹口区优秀园丁”等荣誉称号。

作为虹口区教育系统离休干部学习标兵的黄圭彬,几乎每次学习都参加,事先做好学习笔记,被区教育系统离休支部授予争当“可敬的老干部”荣誉证书。今年3月7日,98岁高龄的黄老,还参加党支部的民主生活会并发言,表示年岁可以不饶人,但共产党员的信念是永恒不变的。

如今,黄圭彬已有重孙、重外孙了,儿女和孙辈们都在各自的工作领域成绩斐然。黄老笑侃自己,长寿秘籍就是保持生活规律,坚持学习思考。她家住山阴路,只要天气好,就由保姆推着轮椅车到附近的鲁迅公园兜上一圈,感受游人的欢歌笑语,领略公园的美景秀色,又开始美好的一天。

采访手记

并非平淡无奇

黄圭彬谦称自己的经历平淡无奇。也许,相对叱咤战场风云的战将、潜伏敌营内部的同志,她是平凡的,但她又是坚持不懈为革命事业奋斗的不平凡者,也正是有如黄老这样众多“平淡无奇”者的积极参与,才凝聚成建立新中国的伟业。

听说我要采访她,怕自己有些事记不清了,黄老之前就认真写好回忆提纲,单就这一点,就让人感动。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