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宁可连轴转  也要抢名额 美术馆里的美术课 三个大写的人
第8版:文体汇/聚焦 2019-05-25

三个大写的人

话剧《柳青》讲述“我们”的故事

本报讯(记者 徐翌晟)柳青,一个在谈及“文学陕军”话题时无法绕过、并永远铭刻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铮铮名字,一个为共和国创作了长篇小说《创业史》的作家,一个以描写新时代农民命运为使命的思考者,一个为深入生活不惜摘去官帽深扎农村几十年的“愚人”,现在,成为了话剧舞台上的主角。西安话剧院携话剧《柳青》(见上图)来到上海,参演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今明两晚,将在外高桥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演出,朴实无华的西北“厚土”与国家级文化艺术盛会交织出绚烂的颜色。

话剧《柳青》真实再现了柳青为了创作《创业史》,毅然放弃大城市优渥的生活条件,并辞去县委副书记职务,举家搬迁到长安县皇甫村,扎根14年的历程,是全面展现作家与人民的关系、作家与文学的关系,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倾情用心之作。艺术家、党员干部、农民,这三种身份在柳青的身上结合,他时刻把干部、农民和艺术家巨大的诗情溶解在一起,时刻把自己的命运同人民的命运、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份情怀和担当,具有跨时代的特质,这既是文艺工作者需要代代传承的使命,也是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忠诚解答。

作为一个艺术家,柳青内心始终燃烧着对文学艺术的不灭火焰,涌动着激荡澎湃的水流,在其一生的文学活动中,即使创作巴掌大一篇东西,他也尽力用他独特的、丰厚的、装满生活容量的艺术刻刀精心雕镂。为了创作一部新作,用文学记录中国的山乡巨变,他脱去自己的西装,生活在皇甫村14年,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关中农民。最珍贵的是,他始终把党的干部身份放在第一位,坚定地扛起了基层干部职责,参与农村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呕心沥血为乡亲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干部们工作中遇到难处,就聚到那里找柳青给出主意。庄稼人遇到愁心事,总爱蹲着跟柳青掏心地谈上一阵。他不仅关心隔壁邻居家养的鸡下软壳壳蛋的问题,还身体力行地研究牲口饲养方法,编了个《耕畜饲养管理三字经》……皇甫村人的快乐就是他的快乐,皇甫村人的苦难就是他的苦难。他真正地把人民放在心里,是人民的知心朋友。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创业史》中那么逼真地再现如此复杂多端的生活。

主旋律的戏,如何好看?情感真挚是首要,这是编剧唐栋至今所创作的剧作中,情感最充沛的一部戏。但是这部戏的难度又很高,因为这些事所发生的年代距离我们有些遥远了,难以挖掘生活,于是主创人员去采访了与柳青同时代的人——柳青当年曾经抱过的娃,这一抱让孩子终身难忘,现在成为了柳青的守墓人。“柳青是有农民品质的作家,也是有作家品质的农民。”

在话剧《柳青》中,《创业史》里的人物和故事与皇甫村里的人物和故事、作家柳青与舞台形象柳青交融在一起,叙述方式的创新形成了戏剧张力。通过从艺术形象回溯生活原型的叙述手段,话剧《柳青》让小说中的人物走到柳青身边,让话剧和小说这两个文本取得精神上的内在联系。

这不仅仅是柳青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是我们每一个人把大写的“人”字写到魂里头、与国家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人生选择。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