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缅怀英烈 寻访英雄足迹 48米展览讲述上海解放的“16夜” 亲兄弟的生死革命情 鼓舞后贤英雄志 初心不忘慰前人
第3版:上海新闻 2019-05-25
陈毅元帅之子陈昊苏题诗赠本报读者

鼓舞后贤英雄志 初心不忘慰前人

陈昊苏的题诗

“今当奋进新时代,战士青春代际亲,鼓舞后贤英雄志,初心不忘慰前人。这首诗是我从北京坐火车来到上海时,在路上想到的。我把它写下来,送给新民晚报的读者。”陈毅元帅长子陈昊苏说。

今年5月27日是上海解放70周年。上海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即宣告成立,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于1949年5月28日任命陈毅为上海市市长。当时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大厦位于今天的江西中路与汉口路、河南中路与福州路之间,曾经是解放前上海市政府所在地,最早是上海工部局大楼。

“这里是一个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从工部局大楼到上海市人民政府大厦,记录了很多历史事件。近代史上,曾经有很多军队进入过上海,但是没有一个能像解放军这样纪律严明的。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后回到上海,号称‘五子登科’,房子、车子、银子、票子等等,没有不抢的,后来被形容为‘劫收’。我们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则用第一流的军纪赢得了上海的民心,把上海引向一个崭新的时代。”陈昊苏说。

当陈昊苏了解到被誉为“远东第一乐队”的“上海公共乐队”于1879年在此诞生,并是今天上海交响乐团的前身时,他回忆起当年陈毅市长保留乐队的事情,“当时军管会在接管这个交响乐团时,有人认为这个团外国人管了几十年,是‘文化侵略的产物’,而且团里人员复杂,首席指挥是意大利人,第一小提琴手是匈牙利人,成员有三分之一是外国人,演出的节目又多是西洋音乐,工农兵听不懂,拟将乐团解散。但我父亲郑重地听取了专家等多方面的意见,及时果断地阻止了这一做法,特别是他提到上海这样的城市,也应该有自己的交响乐团。就这样,交响乐团被保存了下来。”

自学生时代起,陈毅一生三进上海:1919年,他从成都到上海,自上海赴法勤工俭学;10年后的1929年,由闽西进入上海,出席中央军事会议;1949年,指挥千军万马解放上海。自2017年10月起,陈毅元帅家属分批向复旦大学图书馆捐赠他生前收藏和使用的中外文图书、相册等珍贵文献资料,其中图书共计2303册,相片68册。为此,复旦大学图书馆专门建立了“陈毅元帅藏书与文献研究中心”,对这些珍贵资料进行保存和研究。在不久前于复旦大学举行的“陈毅与上海——纪念上海解放70周年图片、资料展”开幕式上,陈昊苏也来到了现场。他说,此次展览是对当年上海战役英雄业绩的缅怀,也是对上海后来跨越世纪伟大征程的赞美,“对我们后继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过往、创造未来有极其重要的激励作用。”

在上海期间,陈昊苏还与粟裕长子粟戎生拿起了绣针,和上海绒绣国家级传承人、恒源祥绒绣原创工作室首席工艺师李蔷一起绣国旗,寓意革命传统薪火相传,并以此纪念上海解放、新中国成立70周年。 首席记者 方翔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