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蔚
塞尔吉是一位皮肤科大夫,他花20万法郎买了一幅现代派画家安特里奥斯的油画。这幅画长约一米六,宽一米二,白底色,如果眯起眼睛细看,会发现还有细细的白色条子对角线。然而,塞尔吉的好友马克对这幅油画嗤之以鼻,两人之间为此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并把另一位好友伊万也卷了进来。三人的友谊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这,就是法国剧作家、小说家、演员雅丝米娜·雷札的剧本《“艺术”》的大致剧情。《“艺术”》与雷札的另一个剧本《杀戮之神》为她带来世界性的声誉。
该剧的剧名本身就颇耐人寻味。作家给“艺术”打了引号,似乎在强调某些东西。艺术的功能是什么?艺术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就欣赏的主体而言,艺术是具有审美愉悦的文艺作品。但果真如此吗?马克不满塞尔吉摆阔,花20万法郎却买了一幅“白画”,他嘲笑塞尔吉由此变成了“艺术收藏大家”。伊万则认为只要不伤害别人,就没什么。马克却回答,这幅画已经伤害到了别人,因为他的好朋友由于赶时髦而上当受骗,丧失了最起码的鉴别力。塞尔吉自然对马克毫不留情的讽刺挖苦感到目瞪口呆,更不满马克批判时的自以为是、毫无人情味。伊万个性随和,他本来想在两个朋友之间作些调解,不料却招致两人的不满。马克攻击伊万毫无主见;塞尔吉则嘲笑伊万“不要老是想和稀泥”。伊万根本没有料到,自己会变成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显然,“艺术”并没有给三个好朋友带来审美的愉悦,反而让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求同存异是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然而,知易行难。现实生活往往比理想灰暗冷峻得多。马克与塞尔吉爆发冲突,说到底,还是因为双方对艺术之“道”发生了原则分歧。马克讨厌那种标新立异的艺术法则,认为那些哗众取宠的“艺术”就是皇帝的新装;塞尔吉则认为马克的思想僵化。英国著名艺术史评论家西蒙·沙玛在《艺术的力量》一书中这样阐述:“艺术的使命,不仅限于传递美,更是要破坏陈腐与乏味。”就艺术具有突破创新的功能这一点而言,塞尔吉的理念无疑是前卫的。
对艺术之“道”的不同理解让三个好朋友大吵一架,加之不同个性的碰撞——马克尖刻严苛、塞尔吉自信清高、伊万随遇而安,使得三人间的友谊纽带顷刻间变得脆弱,趋于崩溃。更令人吃惊的是,从对一幅现代派绘画引起的争执,接着演变成了对彼此私生活的攻击。伊万在工作上并不顺心,并正在为婚礼而烦恼。马克非但不安慰他,反而让伊万干脆取消婚礼,并嘲笑他只知道讨好别人,奴颜婢膝。塞尔吉反戈一击,讽刺马克的女友鲍拉驱赶烟雾的样子“恰恰就是她本性粗鄙的集中体现”,让马克怒不可遏。由艺术之“道”的争执,竟然演变成了家长里短的揭丑,琐碎不堪,一地鸡毛。
剧本的结尾,三个朋友都冷静了下来。伊万不想成为一个权威、一个榜样,只想做能让塞尔吉和马克快乐的好朋友。塞尔吉意识到,他在乎朋友其实超过那幅“白画”。马克又何尝不是如此?正因为他看重友谊,所以容不得朋友在收藏艺术品的行为上丢份降格。三人去饭店里吃了饭,准备重建被他们的言行毁坏了的友谊。
由一幅“白画”引发的风波,倒是可以触发我们更多的思索。艺术究竟是什么?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还是毕加索说得好:“艺术是一个谎言,它令你认识真实。”艺术,可以照见人性的美好或丑陋,光明或阴暗。这,也许正是艺术的力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