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7日 星期日
“非洲”女特工为苏联服务 “决死撞击”令美国中情局知难而退
第22版:军界瞭望 2019-07-22

“非洲”女特工为苏联服务

女特工“非洲”在乌拉圭工作时留影

1936年11月11日,法国边检员对巴黎-柏林快车乘客例行检查。头等车厢里,边防官员要求一位女士出示证件,对方傲慢地拿出含金量很高的加拿大护照,官员仔细检查后说:“太太,我今天心情好,准备对很多事情睁一眼闭一眼……您再也别拿这本护照给人看了,证件说您出生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多伦多,可多伦多是归安大略省的!”

“加拿大女人”神情大变,她夺过护照,急匆匆冲出车厢。当晚,无计可施的她还是冒险用这本假护照在当地找了汽车奔向柏林。

加入谍报队伍

这个女人是被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克格勃前身之一)招募的间谍非洲·加维兰,此行是奉上级之令,携带巨额外汇去德国工作。她之所以有令人奇怪的名字,全赖其担任西班牙王国军官的父亲,后者因反对专制而被国王赶到摩洛哥殖民地当差。因为同情善良而又饱受磨难的当地人,这位军官索性为1909年降生的爱女取名“非洲”。

“非洲”得到良好教育,可在父亲去世后,全家失去生活来源,她只好嫁给一个军人。不幸的是,丈夫是右翼将军佛朗哥的支持者,而她站在左翼工人阶级一边,这段婚姻迅速瓦解。没了丈夫的供养,“非洲”只好进织布厂打工,结识了许多共产党人。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她站在共和军一边战斗,并主动参加了苏联情报网,化名帕特里亚(西班牙语意为“祖国”),在整个欧洲开展秘密活动,获得内务人民委员会极高的赞赏。

既打游击 也卖时装

1939年西班牙内战以共和军失败告终,“非洲”撤退到莫斯科,进入苏联国防及航空化学建设促进会(今支援陆海空军志愿协会),接受专业军事技能培训。伟大卫国战争爆发后,“非洲”迫切希望上前线,洗刷在西班牙失败的耻辱,但因体形瘦弱而未能如愿。此时,共产国际主席季米特洛夫伸出援手,让她加入内务人民委员会独立摩步旅卫生排。1942年5月报务员进修班毕业后,“非洲”被编入“胜利者”特种侦察破坏队。1942年6月16日夜,她伞降到西乌克兰,与其他8名女报务员一起接收30个战斗小组发来的电报。接下来的两个冬天里,她在游击队里忍受刺骨的寒冷,与男人们共同战斗。

1944年夏,内务人民委员会将“非洲”召回莫斯科,让其重返国外情报战线,为此她切断了与外界所有联系,就像一滴水从朋友圈里蒸发了。间谍学校里,“非洲”学会如何假冒别人身份过匿名生活,学会如何隐蔽招募下线,通过密藏点传递情报方法等等。

1946年1月,“非洲”正式出击,她乘汽车横穿欧洲,来到巴黎,开始“客场作战”。她扮成1945年穿越西法边境的西班牙难民,很快实现身份合法化。1948年,莫斯科指示她前往拉美,在乌拉圭蒙得维的亚变身法国时装店的老板娘。在她的打理下,店铺成为乌拉圭总参谋部军官妻子、各级官员、外交官和商人定期聚会的场合,而她长袖善舞,巧妙周旋,迅速组建起情报网。

西半球工作拓荒者

1956年1月,克格勃决定给“非洲”派个男上司——意大利人乔万尼·贝尔托尼,他是1936年参加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的,当初化名马尔科在母国工作,1944年因暴露返回莫斯科。上级觉得让“非洲”和贝尔托尼结成夫妻更能开展工作,要知道他们都因信仰问题在故国遭受迫害而成为苏联公民,在漫长情报生涯中经受住考验,军衔都升至上校,此时“非洲”已经47岁,贝尔托尼过了50岁,却还是孑然一身。

组织介绍婚姻还是很慎重的,首先得征询贝尔托尼的意见,作为隐蔽战线的老战士,他真的把苏联利益置于首位,痛快答应了。至于“非洲”,克格勃总部施放一个试探气球,一封莫斯科的电报发到蒙得维的亚,要“非洲”赴热那亚与一个“意大利同行”会面,末尾有句话意味深长:“我们设想,您与意大利同行的工作关系将再增添一层个人关系,您有意见吗?”“非洲”百思不得其解,以为这是上级故意这样安排,为的是让她与今后并肩工作的男人拉近关系而已,她用阿根廷谚语给中心回电:“永远不要邀请坐着的女人跳舞,她可能是个瘸子。”令上级欣慰的是,“非洲”没有拒绝见面,这就够了,只要见面就有戏。

第二天,“非洲”动身经美国到了意大利。她在热那亚市维亚威尼托大街从南向北走,边走边轻松地打量橱窗,心里默念着接头人的特征,同时也不忘展示自己的暗号:一本明黄色封面的书,左肩背一个白色的小包,包里露出一块红色的三角围巾。接下来的会面甚至结合,都是水到渠成的,几周后,贝尔托尼和“非洲”在蒙得维的亚结婚,他们的身份变成马尔凯蒂夫妇。这对特工夫妻让情报站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他们拿到古董贸易许可证,拥有可靠的掩护身份,在高档小区购得房屋,一楼当古董商店,二楼设置暗室和发报室。通过在南美购销古董,他们结识了不少人脉,并完成克格勃布置的一系列任务,包括与智利左翼议员阿连德(后来当上总统)以及阿根廷革命家切·格瓦拉的联系。

马尔凯蒂夫妇是苏联西半球情报乃至外交工作的拓荒者,他们与莫斯科建立稳定的双边无线电联络渠道,源源不断地输送情报。尽管他们是克格勃为了完成超级任务而“拉郎配”的,但在此后的八年间,他们举案齐眉、浓情蜜意、互敬互爱,婚姻生活真实而幸福,直到1964年9月1日贝尔托尼猝然去世。丈夫辞世后,“非洲”继续了三年古董生意,直到1967年秋离开乌拉圭。算起来,她在这里冒着坐牢的危险工作了将近20年。

第三次回到莫斯科后,“非洲”的情报生涯并未结束,她又先后三次出国执行别人无法完成的特殊任务。1976年3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她列宁勋章,在已公开的苏联女侦察员里,只有她和佐娅·伊万诺夫娜·沃斯克列先斯卡娅获得这一荣誉。1985年,“非洲”又荣获第二枚伟大卫国战争勋章并以上校军衔退役。

1988年3月8日,克格勃原本定好授予“非洲”“荣誉国家安全工作人员”胸章,未曾想就在仪式开始前五小时,“非洲”上校在家里溘然长逝。至今,她参加过的行动,还有90%的内容被打上“绝密”字样躺在保险柜里。 朱延瑞 常立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