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自华
一次去某农家乐旅游,当地旅行社特别重视,指派了金牌导游美女小狄全程跟团服务,小狄业务熟悉,反应快捷,声音清脆,多才多艺,特备是有张爱笑的脸蛋。我正好想请教个问题,就说:“狄导,请问……”小狄假装跌了一下,做了个夸张姿势:“叫我狄导,我就只能摔跤了,还是叫我小狄吧。”大家不禁笑了起来。
日常生活中,由于经常要和各色人等打交道,直接叫名字不礼貌,直接称职业或者职务有点别扭,于是往往将姓和职业连在一起说,比如:某导(演),某导(游),大家都习惯称张导、李导、王导,尽管这导和那导不一样;也有将姓和职务连在一起说的,如张局、李局、王局,大家都知道这是局长,这样两字简称,通俗易懂,大家都能接受。不过,不是所有的姓都能职业职务连在一起能简称的,比如胡导,以及前面所说的狄导,容易引起歧义。头衔是院长的,比如,研究院、学院、医院、福利院、护理院的院长,可以叫张院、李院、王院,如姓杨,叫杨院勉强能接受,朱(诸)院、季院、苟院、韩院(喊冤),怎么称呼怎么别扭。再比如,袁姓和苑姓,简称袁院、苑院,往往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大队长,简称赵大、李大、王大,用上海话念da,挺顺溜,但是姓戴的,就不能叫戴大,如果用上海话念戴大(du),那就显得滑稽。
一般而言,姓氏加职务(职业)称呼,两字见多,但是,有的时候,就只能三字称呼,像李医生、王老师、张书记,就不适合两字简称。
贾姓似乎有点吃亏,贾医生、贾警官、贾老师,贾校长,如果用普通话念,最好连名带姓一起说,否则在公众场合容易引起误会。在十年动乱时期,一个姓贾的革命青年,偏偏名字里还有个宝字,那个时候对名字也喜欢革命,于是赶紧改名“贾东方红”,这个名字一读不得了,激起公愤,认为这样的名字是对伟大领袖的大不敬。
我自己就碰到过由于姓氏所带来的搞笑经历:本世纪初,我在一家食品店当会计,领导还让我兼了副经理的头衔,正职经理是位姓傅的女同志。这天,柜台营业员领了一位客人进办公室,说是联系工作。营业员向客人介绍:“这是傅经理,这是郑经理,”这天我穿了西装,戴了领带,傅经理穿了白大褂(工作服),客人于是拿出名片向我递来:“正经理,您好!”我笑笑:“有事请找傅经理,”客人固执地说:“我就是要找正经理,”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忙道:“这位是姓傅的正经理,我是姓郑的副经理”,客人愣了一下,于是,在场的众人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