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四十年,守住巴黎一家中文书店
第21版:新民海外 2019-10-13

四十年,守住巴黎一家中文书店

潘立辉在书店里整理书架 顾盈华 摄

金庸(右)与潘立辉在友丰书店合影

文/顾盈华

从书店的经营到仓库的管理,40多年来,潘立辉凭着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坚持,在法国出版了1000多本中文图书法语译本,让很多中文传统典籍第一次走进法国人的视野。

如今,“友丰”编写的中文教科书和中文工具书,被诸多法国教育机构采用。法国读者每年读到的关于中国题材的书籍中,有40%出自潘立辉的友丰出版社。

潘立辉的坚持和付出,得到了中法两国政府的高度认可。1997年,他被法国文化部授予“文学艺术骑士勋章”,这是法国政府授予文学艺术界的最高荣誉,以表彰在文学艺术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2005年,潘立辉获得中国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12年,中央电视台授予他“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称号。

1 开在拉丁区的中文书店

潘立辉的友丰书店,坐落在距离索邦大学500米的地方。作为主营中国题材的书店,友丰没有选址华人聚集的美丽城,也没有选址亚洲移民集中的13区,而是开在了拉丁区——法国的高等学府区和文化中心,足见潘立辉的勇气、决心和远见。

友丰的门面不大,店里的藏书量却很惊人。书店两侧是倚墙而立满满当当的书架,中间一个长条桌,堆着和人等高的书籍,顺势也把书店隔出两条走道。这里有古典精粹《论语》《道德经》,也有接地气的中式菜谱、中医保健;有给小学生习字用的描红簿,也有低、中、高级的中文教科书;有介绍中国传统艺术的画册,也有介绍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书籍;有金庸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也有最近红遍网络的《人民的名义》……让人止不住惊叹,这么多中文书竟然都有了法语译本!

今年9月,潘立辉出版了一套三册《中国电影百科全书》,友丰版的《大学》和《中庸》也已进入排版阶段,年内即将上架。

如此规模的书店,不仅在法国,在全欧洲也颇为罕见。友丰的玻璃门上,贴着许多媒体对友丰书店和创始人潘立辉的报道,还有各种和中国文化有关的活动信息,友丰40多年的历史,差不多就写在这些重重叠叠泛黄的剪报和海报上。

潘立辉祖籍广东潮州,1951年出生在柬埔寨,是移居海外的第三代华人。

“我小时候不爱读书,爱动,爱玩,爱打拳。”潘立辉家境殷实,衣食无忧,少年时期曾在柬埔寨的寺庙里住过一段时间,习武念经,自幼养成了淡泊、爽快的个性。他16岁赴法。因熟读经文,选择了索邦大学梵文专业。求学期间,有法国同学主动找他聊唐诗、聊李白、聊杜甫,这让身为华人的潘立辉非常尴尬,那时的他中文水平一般,对李杜更是知之甚少。

好在潘立辉是个行动派。他随即四处搜罗和中国文化有关的书籍,最初只是一颗争强好胜的心,却在阅读过程中深深地迷上了中国文化。由此,潘立辉萌发了开一家书店的念头:有太多的好书,值得法国人读一读。

1976年,友丰书店开张。那一年,潘立辉25岁。

对于中文水平有限的汉语学习者,甚至是海外华人家庭的孩子,潘立辉认为,从法语译本起步,反而更能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一上来就抬高门槛,并不是一个明智的方法。唐诗宋词固然优美,如果读者中文水平有限,中文的精妙反倒成了负累。他主张用讲故事的方法,让读者明白诗词的大意。对内容感兴趣了,自然会进一步主动地学习。在潘立辉看来,传承一种精神远比单纯的识字更加重要。

正是本着这样的文化传播理念,友丰出版了很多中法对照的书籍,并配上大量注释,有的还备注了拼音。

“眼下是传播中国文化的好时代。”潘立辉说,上世纪70年代,在法国学习中文的人很少。大学里寥寥几个,也是以家境优越的女生居多。到了90年代,越来越多的法国学校开始开设中文选修课,如今,中文已经出现在法国中学乃至小学的课表当中。很多法国孩子,专程来友丰买练习册、习字帖。

2 出版全球首部《史记》外文全译本

“我在法国读书的时候,学校里的华人很少。有的同学甚至是第一次见到华人,他们当中,有些人还会好奇地摸一摸我的黑头发。”在这样的环境下传播中国文化,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

“最初的三四年,友丰书店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每天收入约200法郎,销售额还抵不上房租和水电费用。”为了补贴书店,潘立辉不得不再打一份工,他的妻子也在经济上、精神上给了他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潘立辉回忆说,早年,法国人来友丰主要寻找两类书籍:一是有关中医保健、气功养生的书;二是带拼音的工具书。依靠这些实用性书籍的销售,友丰书店的经营状况开始好转。

可是,销售这些书籍,远不能满足潘立辉“在法国推广中国文化”的初衷。他发现,法语版的中文书籍非常有限,若要进一步推广中国文化,只有自己组织翻译,出版。

友丰书店4岁那年,潘立辉在书店的一角划出一个3平方米的空间,创立了自己的友丰出版社。如今,法国读者每年读到的关于中国题材的书籍中,有40%出自潘立辉这个小小的空间。

自从有了“友丰出版”这个舞台,潘立辉不遗余力地把时间、精力和资金投入到他认可的好书上。“友丰”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无疑是九卷本法文版《史记》的出版。这是世界上首部《史记》的外文全译本,为了这套书,潘立辉奔波了20年。潘立辉介绍说,翻译《史记》这样的经典,必须有一支强大的中文、法文团队,密切合作。翻译、修改、校对、注释,每一个环节都要经过无数轮的打磨。译者不仅要透彻理解原著,还要了解法国人的阅读习惯和需求,了解中法文化的差异,哪些需要注释,如何注释,才能保持原汁原味,又不至于晦涩难懂。

潘立辉也是第一个让法国读者认识金庸的人。为了把“武侠和江湖”带到法国,他曾专程赴港拜访金庸,金庸也曾到友丰与潘立辉见面。2004年,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在法国出版,时任法国总统的雅克·希拉克对这本书做出很高的评价,金庸也在2004年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艺术文学高级骑士勋章”。

3 友丰的坚持和未来

言谈随和的潘立辉,在出书这个问题上,有绝不妥协的原则和立场。

“当年出于个人兴趣,因为享受阅读的乐趣,享受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才选择开书店。”潘立辉说,“如果想着赚钱,那一定是开餐馆,而不是开书店。”

潘立辉坦言,要盈利,也可以很容易,迎合某些潮流、迎合某些意识形态的书籍,会很好卖,会很赚钱,但他并没有选择这条道路。

友丰的名声越来越大,找友丰合作的人也越来越多。潘立辉坚持,书的品质是衡量出版与否的第一标准。一本好书,即便预测销量不佳,他也不会犹豫。相反,对中国、对法国不友好的书籍,都会被友丰拒之门外。近年来,也有多家法国知名出版社打算收购友丰,为了保持友丰的独立性,潘立辉一一婉拒。

虽然还没有退休的打算,但年近古稀的潘立辉表示,友丰的未来是他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友丰的接班人,要对中国文化有热情,有见识,更重要的是,必须有自己的立场。潘立辉说,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找到一个可以托付书店的人,他表示,跟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的接洽正在进行当中。

笔者问及当年创立友丰书店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书店一开就是一辈子?潘立辉大笑道:“我这人有个特点,一辈子就守一个妻子,一辈子就守一家书店!”

40年来,友丰书店的经营一直很艰难。但在采访过程中,潘立辉并没有提及太多的难处,相反,总是在爽朗的笑声里,结束一段又一段回忆。他说得稀松平常,好像很多事情不值一提。

结束采访,笔者站在友丰门口,想象这家书店40年的变迁,不由得对潘立辉肃然起敬。从“家徒四壁”到撑满书店的几万册图书,每一本书都有一段故事,每一本书的出版,都有一道难过的坎。这一路的艰辛,潘立辉一个人默默地扛下来。

中国人游巴黎,都爱去莎士比亚书店拍照、打卡,殊不知,友丰书店才是全巴黎最值得中国人尊敬的一家书店。

人物名片

潘立辉

巴黎友丰书店和友丰出版社创始人

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获得者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