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有组织 守纪律 如沐春风 那天,我在静安公园吹萨克斯风
第7版:文体汇 2019-10-13
点亮城市街头巷尾的,不只是缤纷的自然色彩,还有让人炫目的艺术流。昨起持续一周的2019“第五届上海街艺节”如期而至——

那天,我在静安公园吹萨克斯风

在昨天的2019第五届上海街艺节开幕式上,街头艺人们在表演合唱《祝福你,中国》 本版图片 记者 郭新洋 王凯 摄

“非遗”手工艺展示吸引小朋友

街头艺人表演变脸

美国艺人亮相上海首届街头艺人联展

来自巴西的小丑演员和市民互动

“有一次,我在静安公园门口吹萨克斯风,一位妈妈推着婴儿车经过,我看到了熟睡的孩子,于是在旋律的间歇,降低了音量。等孩子和妈妈走过去,我再调回来。妈妈转身就给我一个大拇指。”持证街头艺人华俊说,如今,为孩子调低音量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5年来,“持证街艺”和观众一起,彼此成就,逐渐形成街头观演的良好氛围,推动上海城市文明进一步发展。

藏龙卧虎

千万别小看街头艺人的水平,这其中藏龙卧虎——有音乐学院毕业的女高音,也有电视节目“达人秀”的网红,更有放弃专业院团身份走上街头献艺的职业演员……

从小苦练杂技的郑永强,曾是河北一家专业杂技团的演员。2016年,他来到上海,无意间在静安公园门口看到了街艺表演,驻足了几个小时。“那一刻起,我决定做一个街头艺人,我喜欢这种和观众零距离交流的感觉。”经过层层选拔,郑永强成了第11批持证的街头艺人。

考虑到街头表演的安全性,从前郑永强擅长的那些节目大都不适合在街头表演,他要重新学习小魔术、小杂技,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和路人交流,“零距离表演魔术,而且360度无死角,真的有压力。”郑永强说。有郑永强的演出,欢笑和掌声总是很热烈。“这要归功于这两年,在街头和小朋友的‘斗智斗勇’。”郑永强说,“虽说我们在街头表演,但水平绝对不能下降,不演出的时候,我每天都要花三四个小时练功排练。”

名扬海外

比起需要服装化妆道具一系列工程配合的舞台,街头更加包容开放,就像上海这座城市一样。在上海涌现的一大波“持证街艺”中,除了像郑永强这样的专业艺人之外,也有如文章开头提到的华俊那样的业余表演爱好者。

吹萨克斯的华俊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他说,“我是上海人,家里人都觉得我能为这座城市的角落演奏一段旋律,是为这座城市添彩。”

站在街头,华俊吹着萨克斯,看到过西装革履行色匆匆、左手汉堡右手把手机贴着耳朵皱着眉头的男人,在他的旋律中停下脚步,放下手机,松开眉头。“这个城市太忙碌了,我想让大家走在路上舒缓一点。”遇到孩子,就像文章开头一样,他懂得调低音量,“我们要成为城市的风景,而不能增加城市的噪音。”

华俊受邀前往新西兰参加元宵节演出时,一位金发碧眼的老外用中文对他说道:“我认识你们,你们在上海南京路静安公园门口表演过。”

互相尊重

对观众的尊重,也是对艺术的尊重。毕业于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杜烁辰说:“哪怕只有一个观众,我们也要尽全力为他表演。”

今年春节,杜烁辰留在上海几个演出点轮流演奏,“上海的冬天有点冷,我想用歌声温暖路上的人。”杜烁辰说,“这些年的街头演出,周边楼宇小区的观众也在温暖着我。”夏天,他顶着热浪坚持演出,会收到写字楼白领帮他多带的一杯冰奶茶;冬天,在刺骨的寒风里,他抱着吉他弹唱,周边小区的阿姨端来还冒着热气的饭菜,“快趁热吃!”温暖,就在这座城市里传递着。

上海街头艺人从当初“破冰之旅”的“新鲜事”,如今已成为人们日常文化生活中的“平常事”。上海的街头艺人使城市更有吸引力、更显现亲和力。越来越多的行人游客对街头艺人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关爱,也反映了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

本报记者 吴翔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