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坚
新天地,位于淮海路东段南部,是21世纪上海的时尚地标,被《福布斯》评为“全球20大文化地标”之一。
回望上世纪90年代,那里可是一片式样陈旧、设备简陋、屋外空地狭窄、一般无卫生设备和独立厨房的老式石库门住宅旧区,中共“一大”会址也坐落于此,时称“太平桥旧区”。那它是如何实现华丽转型的?又为何取名“新天地”?
话说当年卢湾区政府在实施“太平桥旧区”改造之际,没有简单地采用拆旧房建新房的办法,而是着眼未来,提出了“太平桥旧区重建计划”,要求“到21世纪不落后”,并特意邀请香港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加盟参与该项目。1996年5月,双方签署了《沪港合作改造上海市卢湾区太平桥地区意向书》,开启了太平桥项目的建设。
在对“一大”会址周边旧区改造时,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不要保留那里的石库门建筑?
答案是:要,而且必须保留。
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按照文物保护规定,中共“一大”会址作为全国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周围的建筑高度不能超过24米,风貌要和会址的石库门形态相协调。二是石库门是上海独特的建筑样式,承载着上海的历史文脉。上海作为未来的国际大都市,应该在发展过程中保留自己独特的老建筑,并在未来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历史文脉。三是该项目地处市中心,又是“一大”会址所在地,其地理位置和影响力都很重要。
对于以何种方式进行保留,改建者借鉴了国际大都市保留、改造旧建筑的经验,提出了“昨天、明天相会在今天”的大胆设想,意思就是让上海的历史与城市未来生活可以在今天精彩地呈现。当时还特意请来美国波士顿法尼尔厅市场项目设计师本杰明·伍德。
本杰明·伍德为了了解上海老建筑的模样和它的典型特征,并从中提取应该保留的元素,用几个月时间,拿着摄像机在上海马路上边走边拍。最后,他们确定了以体现上海石库门风貌为主题的新天地保护性开发方案。简而言之,就是改变石库门原来的居住功能,赋予它新的商业功能,让石库门从私人空间变为共享空间。
为此,他们从上海历史档案馆中找来了这片建筑的原始设计图,保留并使用了原有石库门的旧砖;掏空建筑内部的旧结构,加注了混凝土的梁和柱,并为外围四面砖墙注射了进口的防水层药水,在老房子内加装了地底光纤电缆和空调系统等现代化设施,在弄堂里铺设了各种管道和消防水箱……
2001年6月,改造后的“一大”会址周边地区面貌焕然一新。对于她的名字,受到“一大”会址的启发,他们用中国的拆字法,“一”加上“大”成了“天”,“天”对应“地”,考虑到这是一个从20世纪到21世纪的跨世纪项目,所以就用“新”字概括,“新”又寓意着中国共产党带领老百姓创造了全新的天地。由此,“新天地”之名呼之而出。
上海新天地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和美誉,很快它便成为一个具有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创造前沿生活体验的时尚中心,一个崭新的上海城市地标。昔日的太平桥地区如今也已成为了享誉全球的国际化多功能新社区。
明起刊登一组《极致北极》,责任编辑:龚建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