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批产提速ARJ21从年产4架到月产数架 ARJ21飞机将首次执行国际航线
第7版:要闻 2019-10-26

批产提速ARJ21从年产4架到月产数架

中国商飞已交付客户19架ARJ21飞机。今年前9个月,ARJ21-700飞机批产速率较2018年同期增长达到了76.9%。今年9月,中国商飞交付给成都航空4架ARJ21。从2017年的年产4架到如今的目标生产20多架、一月交付数架,对于在支线客机生产领域起步不久的中国商飞而言,这一提速过程是如何实现的?

在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长龙军看来,关键是抓质量、抓效率,不断优化平台结构。如果把造飞机比作造房子,质量工作就是打地基。交付第一架ARJ21如建一间平房,交付3架好比建3层楼房,而交付30架时就在建高楼大厦了。平房的地基没打好,可能造成墙体开裂;高楼大厦地基没打好,后果就不堪设想了。而把好质量关,细节是关键。

以设备技术为例,为了适应批量生产的应用,过去的手工钻孔变为采用钻孔板,这一转变减少了工人划线的工作量和手工操作的错误。虽然看似不过是打几个孔,但实际上,这类部装的技术含量却要高于总装。相较于总装过程中进行的系统、部件、设备的安装,部装才是飞机生产过程中的核心。目前,钻孔板的应用率已经达到了80%,极大提高了部装效率。

过去,组织一个架次的试飞需数人上机,而在产量、交付量飞速提升之后,极有可能出现人员配备不足的情况。而现在,建立包括试飞组织运行与综合后勤保障在内的公共团队,同一基地的所有试飞任务都由这支团队负责,每架飞机只需配备包括驾机队长、项目管理人员、设备工程师与质量人员在内的4人核心团队,大大减少了人员需求量。目前,中国商飞已在上海、南通、东营、南昌瑶湖设立了试飞基地,将人员按照基地配置,核心人员进行动态化调整。

ARJ21飞机批产提速的背后,还有一个以工位制为基础的“节拍化精益生产”模式功不可没。

从部装到总装一共分为八个工位,通过“节拍生产”的模式,使每个工位保持一样的节拍,以流水线移动的方式保证生产提速。

“简单说,节拍就是生产线上飞机在一个机位上停留的最长时间,目标是把每个机位停留的时间保持一致,缩到最短。”龙军介绍。

随着中国商飞上飞公司浦东基地生产线首架ARJ21飞机下线,ARJ21飞机生产提速的“交响乐”,正逐渐告别序曲、进入正章。据悉,中国商飞的大场基地将于明年合并到浦东,预计明年将生产交付更多的飞机。

“过去我们是出于‘等客户’的状态,现在国航、东航、南航三大航空各定了35架订单,我们的生产压力一下就大了,批产提速非常关键。”龙军说,ARJ21的批产提升不仅仅对该型号航班的大量投入有帮助,也对C919大型客机起着带动作用,发挥“探路”作用。

本报记者 叶薇

实习生 邵颖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