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5日 星期一
抒怀时代 致敬英雄 礼赞生活
第12版:文体新闻/文娱 2019-10-29

抒怀时代 致敬英雄 礼赞生活

第十届上海美术大展暨“白玉兰美术奖”上午颁奖

王剑锋《同袍》油画(白玉兰美术奖优秀奖)

陈迪《海上红韵2》油画(入选作品)

张渭人、蔡志华《时代楷模——钟扬》中国画(入选作品)

池振明《船台战歌》水彩画 (沈柔坚艺术基金奖)

林森《填浜筑路》雕塑(白玉兰美术奖优秀奖)

两年一届的上海美术大展是上海美术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和重要检阅。第十届上海美术大展暨“白玉兰美术奖”颁奖活动(获奖名单详见新民网)、研讨会于今天在中华艺术宫举行。一大批弘扬红色主旋律、反映上海城市发展、讴歌时代楷模的作品应运而生。

本次上海美术大展是“上海美术大展”品牌自2001年创办以来,首次将征稿范围从上海扩大至江苏、浙江、安徽等长三角地区,展览的参与度、学术性、影响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着力弘扬创作主旋律

本届上海美术大展共收到应征作品2100件,经评选,共有369件作品入选第十届上海美术大展,其中油画84件,中国画77件,水彩粉画53件,雕塑33件,版画及农民画53件,连环画、漫画、年画35件,综合材料及漆画34件,大展邀请著名艺术家作品和评委作品共同展出。评选还产生了上海美术界最高奖——白玉兰美术奖优秀奖6名、佳作奖7名及沈柔坚艺术基金奖8名。

2019年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上海解放70周年,不少弘扬主旋律、反映上海城市发展的作品应运而生。随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广大美术家深入火热的现实生活,走进工矿、军营、社区、学校收集了大量宝贵的创作素材,创作出一批反映生活、反映时代的优质作品。

本次大展的入选作品中,亦有不少反映重大题材和现实生活的作品,有彰显改革开放、“一带一路”成果等时代命题的作品,有着力刻画科学家钟扬、屠呦呦等时代楷模、改革先锋的作品,有展现江南秀色、人文风情等描绘城市新貌的作品,艺术家以饱满的创作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了时代特色和城市精神。此外,大展还邀请了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共同展出。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郑辛遥用“大、小、多、少”4个字来概括点评第十届上海美术大展。大:征集面扩大。作品征集范围首次扩大至苏、浙、皖等长三角地区,使画展的参与度、学术性、影响力都有提升。从展出作品中可以看到不少聚焦时代,反映生活的优秀作品。小:作者年轻化。本届参与作者呈更年轻化,通过大展平台,推新人推佳作,对挖掘美术人才,鼓励新人起到了促进作用。多:作品多元化。题材广泛,艺术表现手法多样,个性化追求和时代性的融合,同时涵盖了各个画种。少:思想性、艺术性俱佳,震撼人心的精品佳作数量还不多。小画种作品的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首次面向长三角征稿

自沪苏浙皖四地文联建设“长三角文艺发展联盟”以来,市美协始终关注长三角美术创作发展,为共促四地美术的借鉴交流搭建平台。本届上海美术大展也是自2018年第十七届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后,再一次聚焦长三角美术的协同发展,更是上海美术大展品牌创立十届以来首次面向长三角地区广泛征稿,组委会积极动员江苏、浙江、安徽美协共同启动征稿,在2100件应征稿件中,苏浙皖地区作品超过四分之一,共571件。

展览的评审团队也相应增加了长三角地区的专家,沪苏浙皖四地专家共同参评。在369件入选作品中,苏浙皖地区共有66件作品入选,其中不乏去年应邀参展“海平线”的三地艺术家,有2名来自浙江和安徽的作者在这次大展中获奖。

更注重培育新生力量

生机勃勃的上海美术大展始终定位于推新人、推佳作,发现和打磨一批优秀作品,培育和锻造一支有实力、有担当的美术创作队伍,大批中青年艺术家通过美术大展的平台脱颖而出,使上海美术人才梯队结构更加完整,储备了更为坚实的后备。

入选作者中45岁以下207人,占据总入选人数的一半以上。与第九届上海美术大展相比,入选作者呈年轻化趋势,其中60岁以下占总入选作者的85.6%。

为了进一步激励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热情,沈柔坚艺术基金奖设立了新人奖,本次由3名80后、90后画家摘得。而在21名获奖作者中,45岁以下的获奖作者占比近43%,年纪最小的仅24岁,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蒋铁骊总结认为,这些作品视觉效果响亮,说明年轻艺术家的艺术能量得到了充分释放。

第十届上海美术大展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中华艺术宫共同主办,得到上海市文联媒体中心、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杨浦滨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大力支持。

展览期间,大展将在上海市文联微信公众号上开启“网络人气奖”投票通道,评选出“网络人气奖”1名。展览将持续至11月24日(周一馆休)。

本报记者 乐梦融

创作感言及评委点评

王剑锋

作品《同袍》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通过两位年轻消防战士休憩时入梦的场景来呈现对逝去袍泽们的思念。我在这件作品中将现实场景与想象进行了空间上的并置,这是在主题性创作一种探索与尝试。我认为艺术家不应只局限于对自我的追求,而更应多一份社会责任感的担当。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殷雄:

通过对两位刚从火场下来的年轻消防队员小憩场景的描绘,展开了对和平年代平凡英雄的叙述。正是这些年轻生命的存在,才保得我们社会的一方安宁。这件作品以写实和象征相结合的手法,以纪念碑式的构图完整地呈现了作者的意图,色彩厚重、沉稳,写实技法到位,是一件主题和表现手法结合完整的佳作。

林森

“填浜筑路”是一组上海城市建设者的群像。我选取筑路工人结束一天工作时的场景进行创作,运用写实的塑造语言,人物与道具的穿插以及衣纹的虚实处理突显了这组雕塑的鲜明节奏,灰色的基调在强化体积感的同时亦突显出建设工人的朴实无华。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蒋铁骊:

“填浜筑路”是一件典型的现实主义风格的雕塑作品,体现出雕塑家关注生活,融入时代的创作情感和社会责任。作品的整体控制力极为突出,塑造手法扎实、轻松,形体处理果敢、明快,与此类作品的传统表达相比,提炼出了视觉风格中明确的当代气质。

池振明

《船台战歌》是我比较熟悉的一类题材。此次创作时,我考虑最多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如何通过作品把中国造船业的精神风貌和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表现出来;二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使人耳目一新,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我选用冷暖对比较为强烈的色彩来表达空间感,使画面效果显得丰富、宏大。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殷雄:

这件作品在众多水彩作品中非常引人注目,构图饱满,色彩热烈,技巧老到。用水彩材料将大型工业场景表现得如此生机勃勃,殊为难得。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