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声片时期的红星、曾被誉为“中国电影第一位老太婆”的宣景琳,晚年住在上海静安区胶州路的瑞芝村,身边有丈夫、女儿、外孙女等家人和几只猫咪陪伴,每日读书看报或与邻居、访客闲谈旧事,直至1992年病故,享年86岁。
从风月到影坛新星
细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女演员们,宣景琳或许是出身最卑微的一个。宣景琳祖籍苏州,出生于上海,原名叫田金玲,是家中老幺,一家七口住在大马路浙江路口的弄堂房子里。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金玲母亲急病骤死,家里无钱安葬。为了让母亲入土为安,一纸100大洋的卖身契瞬间将一位天真无邪的豆蔻少女变成逢场作戏的风月女子。1925年,上海滩最大的影片公司之一——明星影片公司正在为新戏《最后之良心》苦觅女配角。老板张石川在理发店无意中看到小金玲在风月杂志上的照片,感叹“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派人到处打听小金玲的下落;导演郑正秋不拘一格降人才,为小金玲取艺名宣景琳。从此,上海滩多了一个影坛新星。
宣景琳戏路百变,她曾在《早生贵子》里演乡下老太,生动的模仿加上天生的瘪嘴,演活了一个小老太婆,电影也大获成功。1933年,她在《姊妹花》中为胡蝶配戏,担任重要配角赵大妈。《姊妹花》蜚声中外,宣景琳自此获封“中国电影第一老太婆”。1936年,宣景琳退出影坛,和上海著名的中医沈鸿来结婚,做起了贤妻良母。
从联华公寓到瑞芝村
1965年,宣景琳从南阳路铜仁路口的联华公寓迁居胶州路148弄瑞芝村3号寓所。瑞芝村是西班牙建筑风格的里弄花园住宅。门前筑有低矮围墙,从小铁门进入,有一个不大的庭院。住宅的门窗以及阳台栏杆都用铸铁精制,呈多种几何图案,屋顶采用平缓的筒瓦四坡顶,南面设敞廊或阳台。据说,宣景琳与丈夫居住在瑞芝村3号二楼西面一间30多平方米的房间,两个女儿住在东面的房间。
1987年,宣景琳八十寿辰,上海电影制片厂为其庆生,并赠送一块写有“电影前辈”的匾额,匾额后有白杨、张瑞芳、秦怡、王丹凤、刘琼、孙道临等近百位电影人的签名。1989年初,“电影皇后”胡蝶在加拿大去世,宣景琳还曾在本报发表了一篇口述文章《忆胡蝶》,表达对旧友的怀念之情。 文 沈琦华 图 蔡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