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手稿潘子璇摄
鲁迅真迹自成一格,以诗情入书,气度沉雄个性鲜明,一直备受推崇。昨天,“文献名邦 书香绍兴——越地历史文脉展”在国家图书馆开幕,一本鲁迅真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手稿极为罕见,上面字迹隽秀儒雅,颇有大师风采,手稿上还有鲁迅在创作时对字和词反复修改的痕迹,可见鲁迅在创作时精斟细酌、精益求精的严谨精神。
有着2500多年建城史的绍兴,对历史文物、古代典籍的收藏、保护、传承尤为重视,是实至名归的“文献名邦”。此次展览荟萃了从先秦至民国各个时期有关绍兴的代表性传世珍本72种,其中宋元版6种、明刻26种、明清稿钞本25种。这些文献多为兼具学术价值、史料价值、文物价值及艺术价值的珍籍善本,其中不乏稀见、罕传之本,甚至海内孤本。
绍兴为越国故地,著名的《吴越春秋》便出于此,展览展出了《吴越春秋》十卷,此本卷末刻有绍兴路儒学学官衔名四项,为现存最早版本。在《吴越春秋》旁,是本次展览中“年纪最大”的《论衡》三十卷,此书由东汉杰出的思想家王充撰,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的哲学文献,成书于汉章帝元和三年,此书是现存最早版本。展览中,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拓本带人重温了会稽山的俊美风光。为配合此本,展厅还展示了《兰亭修禊图拓片》(局部),此图又名《兰亭宴集序图》《兰亭流觞曲水图》《兰亭集禊图》。
诞生于明代的《澹生堂集》是明代著名藏书家祁承邺的诗文集,其中第十四卷为《藏书志》,价值很大。该本的作者祁承邺虽出生官宦家族,但一心研学,嗜书如命,曾建藏书楼名“澹生堂”,藏书十万余卷,编订有《澹生堂藏书约》和《澹生堂藏书目》,在目录学史上颇有影响。清代禁毁书目,《澹生堂集》被列为禁书,祁氏家族冒着杀头、灭族的风险保存下了这些著作,《澹生堂集》存世极罕,但经过人们私下收藏,精心保存,便有了今天展在国图的孤本。
为了将这些古籍、手稿身上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国家图书馆在展览开幕式上首发《宛委琅嬛——越地文献精粹》,该书是在本次展览展出的珍本古籍基础上编选增辑而成,共收录先秦至民国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绍兴乡邦文献157种。
驻京记者 潘子璇
(本报北京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