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升国旗半秒误差也不容 大白兔模仿米老鼠美加净打败高露洁
第16版:文体新闻/文娱 2019-11-15

升国旗半秒误差也不容

主题音乐党课讲述国歌背后故事

“2011年,利比亚发生动乱,中国政府撤侨。当时,很多在利比亚的中国人因为仓促,没有带上护照,没有身份证明,埃及军方不让入境,还有很多其他国家难民也想冲过去。中国驻埃及大使馆说,这很简单,会唱国歌的,就是中国人。”昨天,被誉为“中国指挥国歌次数最多”的指挥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原团长于海(见左图)来到上海师范大学,带来了别具匠心的主题音乐党课——我们的国歌。

“《战狼2》里,吴京举着国旗通过交战区的情景并不是杜撰。”在今年初央视播出的《国家宝藏》第二季中,于海也到了节目现场,和张国立一起讲述了利比亚撤侨的故事,他也成为了《国家宝藏》第二季最赚足眼泪的今生故事讲述人。来到上海,他再次讲起这段国歌的故事,依然充满了敬意。

2011年2月,利比亚动乱。中企工地遭到袭击,通讯基本中断。约3万中国人滞留利比亚……中国政府协调派出91架次民航包机、12架次军机,5艘货轮、1艘护卫舰,租用35架次外国包机、11艘次外籍邮轮和100余班次客车,海、陆、空联动,从利比亚撤侨,最终将35860名中国公民平安撤出利比亚。就像电影《战狼2》里,吴京举着国旗通过交战区的情景,当时有些人是陆路撤离,从利比亚撤到突尼斯或埃及,有的同胞因为护照丢了,无法离境时,前来协助撤侨的人就让他唱一首国歌,唱完就放行。在央视讲完这个故事后,有人感慨道:“此生不悔入华夏!”

“国歌、国旗那时已经不是简单的一首歌和一面旗帜。当撤侨进行的时候,当同胞们唱着国歌、举着国旗通过边境的时候,国旗和国歌就是我们的力量来源,是我们精神归宿。”于海说,“有人一下飞机,就跪下亲吻脚下祖国的土地时,每个人都泪流满面。激动啊!回到了中国,我们自己的土地上!才能真正体会到中国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

自1970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于海近50年的军旅生涯里,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50周年、60周年大阅兵和北京奥运会,以及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和欢迎外国元首检阅仪式等重大活动,数千次指挥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他最难忘的还是1999年国庆大典前的一通电话。

“那天,电话那头跟我说,彩排中发现每次国歌奏完后,国旗距离顶端还有三四十厘米的距离,要消除这样的误差。”于海挂了电话,找到了国旗班,国旗班的战士说,“升旗的装置是由电脑控制的,和国歌的时长一样,46秒,这个绝对不会错。”于海自己知道,国歌的节奏已经溶在解放军军乐团每个乐手的血液中,46秒也绝对没有问题。“后来,我发现升旗手要听到国歌第一个音符后,才会按下按钮,这中间有半秒的误差,而国旗杆有30米高,国旗每秒要运行30多厘米,问题就在这半秒中。”后来,军乐团和升旗手定好,升旗手看着指挥的手势,在国歌奏响前指挥打个4拍,升旗手在最后一拍时按下,就严丝合缝了。

在历时近两个小时的音乐党课中,于海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发展历程,到国歌是国家神圣的象征、家国情怀的体现,再到最后以自己坚持十年推动国歌立法等背后故事,生动展现了“国歌”所经历的峥嵘岁月。台下党员和台上于海热烈互动的场面,也让这堂别开生面的党课掀起了一拨又一拨高潮。

本报记者 吴翔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