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小市井里见证都市文创发展大格局
第20版:创见 2019-11-20
从闵行七宝老街办文创市集说起

小市井里见证都市文创发展大格局

七宝老街的文创集市吸引了不少游客

七宝·纸雕灯

木兮主打改良中式服装

水月堂手作土布系列

“礼栈”的包装别具一格

“这就是手艺”店铺里的布老虎

◆琳恩

七宝老街文创市集是上海闵行区推进“一镇一品”文创建设的一个缩影。就在一个多月前,闵行区还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2019闵行文创购物节,全方位展示了整个区生机勃勃的文创产业。

文创市集,展示和出售的都是接地气的市井“小物件”,但正是一件件小物件,承载着上海作为国际创意之都发展文创产业大格局的雄心和自信。服务市民,赋能商业,小市井里的文创市集,实际上,见证着海纳百川的创意之城的大发展。

秋意渐浓之际,一场新奇有趣的2019七宝老街文创市集让七宝万科广场热闹非凡。

将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金鱼纹花盆上的纹饰以现代手法创意取绘,让红彩萌鱼化身可爱“锦鲤”,锦鲤流沙杯垫既有金玉满堂的祥瑞寓意,也有好运连连的美好愿景,这是七宝老街“海上文创”店带来的得意之作;以七宝古镇著名的三孔拱桥-蒲汇塘桥为原型进行设计,运用光影纸雕的艺术形式,描绘了美丽的江南水乡——七宝古镇,立体的老屋、拱桥、流水、圆月,醉人的风景栩栩呈现,皓皓当空月,悠悠思乡情,这是文创空间“艺术的味道”用七宝·纸雕灯,为老街量身定制的生动故事……高质量、高品位的文创作品,奠定了这场文创市集的基调。

主办方表示,举办市集是七宝老街加快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大力扶持和繁荣文创产业,深入挖掘和推广传统文化的体现,旨在通过此次文创市集,让市民感受到七宝文创发展的成果,领略不同文化带来的视觉享受。

大文创始于街头“小生意”

其实,文创市集这种形式在国际上出现已经有些年头,虽然在市集上出现的都是街头“小生意”,但一些有特色的文创市集,对当地的文化气质塑造,以及多个产业的带动发展影响力不容小觑。

在英国伦敦,各种大大小小的创意市集遍布整个城市。比如,位于东伦敦的斯皮塔佛德市集,每周六,都会聚集将近百位独立设计师。他们在这里展示和出售包括服饰、家居用品、挂饰和民族物件等自制作品。而如果想成为日常市场的运营商,就必须经过组织者的精心挑选,从产品的设计、创造过程到经营者本身是否是有趣或者有故事的人。在此基础上,组织者还要对每个运营商进行单独评估。精挑细选,成就了东伦敦斯皮塔佛德市集的长盛不衰。而如今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伦敦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伦敦拥有“酷都”的美誉,这其中,高品质的文创市集功不可没。

在中国台湾,越来越多的文创市集也喷涌而出。比如,该地区的第一个原创市集“CAMPO生活艺术狂欢节”,就以较高的立意,举办各类创意市集,不仅给年轻人展现自我的舞台,同时也反哺城市,为城市带来了活力与魅力,给居民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

而像是“藏”在巨大集装箱里的曼谷Artbox货柜箱市集,破旧的集装箱经过艺术家之手,经过改造摇身一变成了特色店铺。在市集上,超过300家小店摆摊济济一堂,本地年轻设计师作为摊主,会拿出各种他们自己设计制作的有趣的生活杂货、服装饰品、原创手作、小型绿植来贩卖。不仅如此,市集也有很强的社交功能,设计师非常乐于和逛店的人聊聊他们的灵感与生活态度。这对于当地的经济的振兴和旅游业的繁荣,有不小的促进作用。

创意市集不仅成为当地市民享受创意,寻找新鲜乐趣的地方,有不少旅行达人也表示,想要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创意市集里逛一圈,体会生活百态。正是这些街头“小生意”,最终成就了当地的文创产业新格局。

生活美学再塑街区气质

而要把市集做出质量,正是需要激活扎根地区的文创小店和创意工作者的热情与活力。

闵行七宝老街的高品质文创市集,正是以当地扎实的文创商业发展为基础。比如,上文提及的落地在七宝老街的“海上文创”店,是具有上海特征的市级文创品牌,集文创产品展示、零售交易、版权洽谈于一身,汇聚几十家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以及世界级别博物馆文创产品,不仅能让消费者“买上海”,还能“买全球”。除了锦鲤流沙杯垫这样的爆款,他们还推出了以“天青、月白、胭脂、柳染”等中国古典矿物色彩为配色基础的明代白玉兰·真丝缎面小方巾、源于上海博物馆馆藏文物清代郑燮的《竹石图》的旅行便携茶具套装,以及东方明珠榉木音乐盒等众多拳头产品,在市集上的亮相可谓厚积薄发。相比于开在中华艺术宫的1号“海上文创”店,在七宝老街的这家店还增加了不少古镇类文创产品,比如塘桥香插、朱炳仁铜盒等文创产品,仿佛一个魔法匣子,向市民游客打开了藏在深闺中的古镇故事。

而“艺术的味道”不仅推出了纸雕灯,还有一系列书签、跑马灯、帆布袋、转经笔、莲花饮片装置以及新开发的“丁丁历险记”周边产品、皮影元素照片糖等,与七宝老街密切相关的主题,使得原创、精致、有格调的产品洋溢着独特的气质。

其他的文创门店品牌也是可圈可点。充满复古味“中国风”原创设计店木兮,主打改良中式服装;位于七宝老街文物保护单位“七一人民公社”旧址的水月堂,其手织土布系列以及手作香插在文创市场上颇有号召力;“这就是手艺”店铺代表性品料器和布老虎,不仅是民间经典的手工艺品,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氽汆文创则独辟蹊径,围绕七宝古镇文化传承,将新时代的朝气和活力以及传统文化的古典融汇起来,打造了一批融合了七宝传说的拼图、七件宝图案造型的酒杯等各类集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于一体的文创产品;再比如,以旅行纪念、礼物传递为品牌创立初衷的礼栈,成为老街上旅行者网红打卡地。

这些单个文创小店和艺术空间,不仅在保留老街风情与历史文化元素,推动着老街业态向高层次、高格调、高品质转变,同时也犹如文创产业环节的一个个充满鲜活生命力的细胞,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和活力注入到上海的文创大版图中。

在政策扶持下蓬勃发展

实际上,不只是七宝老街和文创购物节,在闵行,不少市集品牌落地开花。比如在联明路上的麦可将文创园,“创生活”台湾文创生活市集,就集结了来自中国台湾的优秀文创团队及超过百家的生活市集达人和宾客们分享玩手作、品生活、尝美食的快乐。区内的得丘礼享谷文化创意园、中版创意设计产业基地,也聚集了一批新兴文创企业,紧锣密鼓地开展相关的创意设计和研发生产。

对标“市文创50条”,去年,闵行区根据辖区文创行业具体状况,推出了“文创20条”和“三年行动计划”,形成了区内四大文创产业板块空间布局、五大重点文创产业发展领域、八大市级文创园区和八大文创产业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政策扶持,加上文创工作者的热情和努力,2018年,闵行区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50.84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2.5%,较上年末提高0.6个百分点,经济比重再上新台阶。

今年,闵行区再接再厉,出台了《闵行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规范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今年,闵行申报市级文化创意产业扶持资金项目共199个,持续高位态势。在向市文创办推荐上报的76个文创项目中,有31个项目通过市级评审,通过率为40.7%,位列全市第三,创历史新高。

闵行区文创载体日益提档升级,企业的集聚效应不断凸显,成为上海文创大格局中推动发展创新发展的一股强势力量。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