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辟土开疆 风吹草低见牛羊 意象印,篆刻新概念 仿生瓷·南瓜 我的“宝剑”
第19版:民间收藏 2019-11-20

我的“宝剑”

◆马蒋荣

都说“宝剑锋从磨砺出”,但我的“宝剑”既不用“磨砺”,也都是没有“锋”的。

记得在蒲西路小学,一天我和同学们到隔一条马路的徐阁老坟山(现在称徐光启墓园)玩“官兵捉强盗”时,看见一个天天在那里舞刀弄枪的老人正往一棵大树的树杈上挂一张黄板纸,上面用毛笔字写了他要招收几名小学生徒弟练少林剑、少林拳的启事。回家后,我马上用毛竹片削了一把竹剑,还在手把下面用剪刀尖头钻了个洞,系了根用破红领巾做的红带子。我拿着这把剑向老妈提出想拜师学剑术,今后就不怕因为自己是独子被人欺负了。不料老妈坚决反对,她说倒不是舍不得每月5毛钱的学费,实在是怕我学了武功会闯祸!

1966年6月开始,因为学校停课了,我和一帮都是初中生的邻居开始跟着住在弄堂口的一位体育老师学剑术。虽然大家自己做的竹剑木剑长短不一,又轻又简陋,但我们都把它当作真“宝剑”一样握在手里,学得非常认真刻苦。谁知好景不长,我们刚学了基础的弹腿十八路和剑术规定套路中的几招,这位体育老师居然“畏罪”自杀了,大家只得散伙。我这把竹剑也被老妈当成生煤球炉的引火柴给烧掉了。

1968年11月我有幸根据“四个面向”被学校分配到化工厂工作。因为住的是集体宿舍,因此空余时间特别多。一个星期天,我从福州路新华书店花8分钱买了本《初级剑术》,开始照着书里的图解自学起剑术来,一方面想圆自己儿时学剑术的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锻炼身体打发时间。但是,那时就算有钱也买不到宝剑,因此我只能自力更生再做一把。不过,这次我不用竹片做材料了,而是找了一根人称水曲柳的木材,按《初级剑术》书封面的形状和比例做成了一把木剑。虽然,这把“宝剑”看起来有点“笨头笨脑”,但剑脊、剑锋、剑把手都像模像样,舞起来也有点分量,因此这把木剑比我小时候的那把竹剑不知要强多少倍了!

可能是原来有点基础,所以自学了几年后,初级剑术套路已经舞得非常熟练了,其间还收了个最终成为我老婆的徒弟。但因为要忙于成家立业补习文化养育孩子照顾老人,后来居然有30多年时间没有再去碰过那把木剑,因此也不知把它丢到哪里去了。

到了2005年我在供销社工作时,总经济师黎伟康要我负责把供销系统的员工在几十年做生意过程中的经验体会,甚至被骗的经历和教训收集起来整理成文编辑成一本内部小册子,以便今后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参考和指导。通过近半年的努力,有30多位供销员工贡献了40篇内容翔实可读性强的文章。我借用著名散文家秦牧的散文集《艺海拾贝》为我们的这本小册子起了个《商海拾贝》的书字。最后成书那天,我特地送了当时公司的胡永康董事长一本。不久,他不仅在大小会议上对我们编的这本近6万字的小册子作了表扬,还特地让我到他办公室,说我编书辛苦了,把这把“龙凤宝剑”送给了我,以资鼓励。

当然,这把“宝剑”绝不能和我在上海博物馆和湖北省博物馆里看到的越王勾践剑媲美,但它让我圆了儿时的学剑梦。因为现在的这把宝剑既成了我的收藏品,也成了我退休后锻炼身体的运动器材!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