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让生命在奉献中延续
第ZF12/13版:中缝 2019-11-20
最美志愿服务

让生命在奉献中延续

瞿大我在活动中

扫二维码 看精彩视频

与新中国同龄的瞿大我,退休前是嘉定区教育系统的一位党员干部。2009年至今,他坚持从事红十字志愿服务10年,累计服务超过1.3万小时。他先后10余次获全国、市、区优秀红十字志愿者称号,同时还担任了全国、上海市和嘉定区遗体(器官、角膜)捐献志愿服务队等近10个团队负责人。

老瞿在退休前就和妻子李瑛一起冲破世俗影响,登记加入了遗体捐献志愿者队伍,参与筹建成立了区遗体捐献登记者联谊会(又称“春蚕之家”联谊会),并任副会长。他们会有遗体捐献的想法,是受李瑛父亲的影响,老瞿说:“老丈人早在2007年就去红十字会办理了遗体捐献手续,我很敬重他。”

在联谊会日常工作之余,瞿大我坚持与有特殊困难的会员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家住农村的陈秀菊,儿子龚晓敏刚参加工作就患了淋巴癌,医治5年后病逝,而后他如愿实现了遗体捐献。失去儿子的陈秀菊极度悲痛,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老瞿夫妇得到消息来到她身边,开导、劝解她,终于把她从悲痛中拉出来。之后,陈秀菊也成了联谊会的积极分子。2016年,她还协助区医院协调员劝说病危者家属,在尊重患者意愿下,成功实现了一例器官捐献,挽救了多名重症病人的生命。

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在老瞿夫妻俩的直接影响下,嘉定镇街道遗体(角膜)捐献累计登记数已逾500人,实现捐献100多人,成为全上海市累计登记数和实现数第一的街镇。

退休后的老瞿还做了很多事情,与作曲家易凤林一起创作出一首“为遗体捐献者而唱”的歌,被上海市红十字会定为《生命之歌》,以及第一首红十字青少年之歌;他还创作并参与摄制了电视片《生命的华彩》和微电影《大体老师》。

瞿大我顶着1600度的深度近视,编写市开展遗体捐献工作30周年征文集,又出任《嘉定红十字》报执行主编,整理了区红会20多年、200多卷、7000多页的文书档案。他筹建的上海红十字系统首支文艺宣讲队和红十字宣讲团,参与市、区各项重大活动,深入社区、学校、部队、企业等巡回宣讲、演出900余场次,受众10万余人次。

去年,瞿大我协助市红会筹建成立了上海市遗体(角膜)捐献志愿者“五区联盟”,老瞿说:“现在遗体捐献的数量在上海已经饱和,需要更多年轻人加入器官捐献的行列,而这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杨喻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