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上海“小作家”优秀作品选登
第12版:新民教育/专版 2019-11-21

上海“小作家”优秀作品选登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学生们笔下所映出的美好世界,成为了成长过程中最美好的见证。为了给“小作家”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我们挑选了一些优秀中小学生作品进行刊登。让我们从学生们的字里行间“走进”他们的内心、拥抱他们的梦想、陪伴他们走向美好未来。欢迎投稿,投稿电话:(021)52920017。

大美江南,匠心文化

南汇实验学校 七(2)班 陆林宏

微雨迷蒙中,弯弯的拱桥上,我独撑一把黑伞,细细品味手中飘着香气的茶,望着斜伸过来的柳条,恍惚间,似梦到江南。广富林遗址公园——使我惊叹的地方。

富丽精美的古典建筑,气派的红色,精致的雕刻,使我目不暇接。兴致勃勃地走出了博物馆,首入眼帘的大牌匾,醒目地写着“木馆”俩字。一脚踏入门槛,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如果说外面的白墙蓝瓦是江南,那么里面随处可见的上等木材以及那精心设计,不是大手笔,又是什么呢?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孙悟空一行人的木刻画。孙悟空耀武扬威地走在最前面,摇头晃脑,威风地耍着手中的金箍棒,似乎能看到上面的字呢,唐僧在一匹浑身洁白的马儿上虔诚地念经,猪八戒在后面一颠一颠地跟着,沙和尚背着担,脸上带着朴实的微笑。我想这就是匠心精神的体现,我不会说那么多冠冕堂皇的语言,但我能感觉到匠心可能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打磨才形成的。那样的感觉真好,只想静静地坐在木椅子上,静静地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这次活动深深地吸引了我,不只是外在,更是内涵。不禁被震撼,真的,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使我的心躁动起来,或许,如果可以的话,我一定也要出一份力,为了文化与精神的传承!

腹有诗书气自华

建青实验学校 六(2)班 余砺扬

千年前,百年前,先人为我们留下一首首动听的古诗、古词,让我们一起通过古诗词了解古人的内心情感!

无论是唐代大诗人李白,还是宋代的李清照,他们的诗,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美感。比如李白的《月下独酌(其三)》中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表达了在月下举杯饮酒而似在邀请明月一起酌酒,此刻自己的影子仿佛成了三人的模样;

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是在李清照醉酒后醒来问侍女海棠如何的。侍女答复“你知道吗?知道吗?下了一夜雨,应是绿叶多,红花少”。也许李清照表达了海棠花尽管美丽,也有凋落之时,这便是借物抒情,他们从不用直白的表达方式,而是用寓意的诗词,来表达自己的心境,便有了流传至今的美文。

现在的我们,不少人与手机为伴,很少有人了解诗词之美丽。“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高亢激昂;“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温婉清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悲情低吟……

古人的一首首诗词,有着不同的故事,希望00后的我们也有儒雅随和的境界,这便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走丢了

张迦予 上海市徐汇区逸夫小学五(5)班

嘿,大家好!我是一本语文练习册,每天静静地躺在小主人小爱的书包里。当她放学后需要我时,便把我摆在窗台边的书桌上,刷刷刷地奋笔疾书。小爱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姑娘,有着一头乌黑的长发,她很活泼但有时也有些丢三落四。瞧!今天,她又让我经历了一番……

下午最后一节课结束,小爱把我交给老师批改,便一把拎起书包急匆匆地去俱乐部活动了。老师在我身上打了几个红勾勾,就把我交给了小爱的同桌。我跟着他找到了小爱。小爱接过我,压根没在意,顺手把我塞进了桌肚。

我环顾四周,离我几厘米处是小爱的校服外套,一个吃了一半的奶酪面包躺在校服边上。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不情愿地扭了扭身子。果然,俱乐部活动结束后,小爱提着包直接上了校车,她拿了外套和面包,却把我抛在了脑后。我孤零零地躺在那儿,突然想起一件事:明天要考试,如果不把我带走,小爱岂不是没有复习资料了吗?这下糟了!不过如果小爱的妈妈知道了,她一定会来找我的。我千万不能被其他人取走,否则就坏事了!找不到我,小爱可得从头补做练习了。

下午5点,我已经在冰冷的桌肚里躺了半小时了。这时,一位男老师哼着小曲走了进来。他喃喃自语道:“让我看看还有什么东西被同学落下了,送到失物招领处去。”我心里一惊,往角落里躲了躲。幸运的是,他只是粗略地看了看,便带上门走了。

晚上6点半,我迷迷糊糊快要睡着了,脑海里又浮现出小爱找不到我时那焦急的神情:她在家里把书包翻了个底朝天,可仍不见我的踪影……这时,“咔嗒”一声,我一个鲤鱼打挺坐了起来,这不正是小爱的妈妈吗?耶!我终于可以跟她回家了。

深秋的傍晚,已经有了一丝凉意。小爱妈妈在楼下停好了自行车,随手捋了一下被风吹乱的头发。“妈妈!”我一抬头,只见小爱从铺满爬山虎的窗口探出头来,开心地向我们招手。

晚饭后,快8点了。小爱复习完功课,把我放在一边,在日记本上轻轻地写下:“6点多,妈妈忙碌一天下班回家,顾不上吃饭,一个人骑车去学校帮我找练习册。路灯在窗外淡淡的夜色下发出微弱的光芒,但它带来的暖意,时时萦绕在我的心头。朝着窗外妈妈骑车远去的方向,我望了好久。”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没有什么帮助是必须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我们每天都被妈妈关心着,这种关心不轻易被察觉。自己的事自己做好,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别人的尊重。”

校园里的黄金树

观澜小学 五(2)班 王昱舒

校门口,有四棵苍劲古老的黄金树,它们的年纪比我爷爷的爷爷还要大,每天它们迎送我上学放学,给我带来了无限美好的回忆。

春日,校园里热闹起来,每棵树的枝头都萌动着生机。沉睡了一个冬天的黄金树也从梦中醒来,纷纷抽出嫩绿的芽儿,幼芽渐渐长成爱心形新叶,随风轻轻摇曳,向人们报告春天的喜讯。

夏天,黄金树郁郁葱葱,像撑起了碧绿的大伞,挡住耀眼的阳光,送来片片阴凉。金色的阳光在花瓣间跳跃,花儿在绿叶的衬托下,纯洁优雅,煞是可爱,惹得在树下写生的我们,仰酸了脖子却满心欢喜。

秋阳杲杲,黄金树换上了新装,拥抱满树的金黄。树叶间挂满豆荚似的果实,那是成熟的标志。秋风吹过,片片落叶跳起了优美的舞蹈,缓缓飘落。我撷取一片叶儿夹入书页,留下美丽的纪念。

冬天不知不觉来临,枝头最后一片落叶也悠悠而落,化作春泥。晨光里,老师带着我们在树下挥洒汗水,练习武术,一招一式,精气神十足。老师告诉我们,要和这大树一样,用最好的状态迎接未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校园里的黄金树啊,如慈祥的长者看着我们这些娃娃长大,又送一批又一批学子去逐梦远行。很快,我也将离开校园,但黄金树下成长的点滴已摄入心底,成为珍贵的人生记忆。黄金树,愿你永远青春美丽!

属于我的世界,真是美丽

同济大学附属存志学校 初三(5)班 邵皓哲

纵横19路,361个交叉点,黑白两色棋子,构成了变幻万千、丰富多彩的围棋世界。小时候学棋是因为父亲的爱好,在耳濡目染中,我也对围棋产生了兴趣,进入了这黑白世界的大门。

学棋以后,获益最多的是黑白世界带来的丰富的哲理。在变幻莫测的棋局中,打劫争子、功守进退、成败得失,往往在一念之间决定棋局的变化走向。在下棋的过程中,我不仅提高了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更是懂得了一些处世的原则与态度。记得在一次升段比赛中,出师不利,一上来就被对手杀掉一块棋。当时,我想反正要输,不如放手一搏,看看有没有翻盘的机会。在我的耐心坚持下,终于抓住对手的一手“昏招”,给予致命一击,顺利晋级。还有一次,为了做活一块小棋,陷入局部纠缠而把大模样走坏了,导致最终失利。是围棋让我逐渐明白,为了心中的大目标,要坚持从眼前的小事做起,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业的增加,下棋的时间少了,但每周,我都要抽出时间打开电脑,与对手来一场“厮杀”,驰骋棋盘,我就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元帅”。

围棋是我的一项爱好,也是一种特长,它带给我的不仅是定势与招数,快乐与放松,更多的是教会我做事的原则和处世的哲理,也将会一直影响我对生活的思考与态度。

美丽的茉莉花

闵行区平南小学 四(5)班 汤爱佳

一天早上,阳光明媚,我从睡梦中醒来,隐隐约约闻到一股香气缓缓飘来,那淡淡的清香温润、清甜,沁入我的心脾,真是醉人啊!

我迫不及待地穿好衣服,随香而去到阳台上一探究竟,走近一看,惊喜地发现原来是我种的茉莉花开了,我兴奋不已。洁白的小花从嫩绿的叶子中探出头来,非常可爱,它们相互簇拥着,就像黑夜里的天空繁星点点。

妈妈对我说:“茉莉花的花期非常短,只有三四天,那时茉莉花会慢慢变黄枯萎,最后会掉落下来。”我觉得有点惋惜,妈妈摸了摸我的头说:“别难过,茉莉花的花瓣可以拿来泡水喝,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茉莉花茶的口感清纯甘甜,香味源远流长。”我觉得茉莉花虽然没有牡丹的富贵、菊花的傲骨、玫瑰的娇艳、梅花的坚贞,但是那小小的花朵有自己独特的品质,洁白而纯洁。我思绪万千,使我不禁想到这不就是我学校的老师吗?他们就像这洁白纯洁的茉莉花一样,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把自己的一片丹心献给了教育事业,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祖国的栋梁。

我爱茉莉花,更爱像茉莉花一样的老师们。长大以后,我要向他们学习,无私地奉献并毫无保留地给别人送去“馥郁芳香”。

看看世界,还是看看自己?

市西初级中学 九(11)班 顾珺涵

年老的长辈总带着过来人的口吻对我说:“年轻的时候啊,总要去外头走走,多看看世界,经历些事情,将来‘眼界’才能足够开阔。”父母虽不多言,陪伴我看展览、读名作时也偶有“多开‘眼界’”之语。开阔“眼界”,从何做起?

“眼界”可以是一种思维方式。正如我们常有的经验:投掷物体时,若只将目光聚焦于不远处的地面,结果定是不尽人意;唯有直视长空,才能得以“脱困”。心之所至,方为目之所极。

“眼界”还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心理治疗师、作家欧文·亚隆曾在《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中分享过:一个人必须让自己完全沉浸于生活的河流之中,如此,所谓的问题便不会存在了。

然而,“眼界”不仅是对外界的认识,更是一种对内心的探索。我们常执着于“行万里路”,期待着能凭借足迹的蔓延,让自己的目光也走得更远,看见更瑰丽、更完整的世界。

将“眼界”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来训练,可以帮助我们看见方向;将“眼界”作为积累造就的经验,可以鼓励我们向其大步迈进;然而,只有认同“眼界”作为自我探索的成果,我们方能看见或许并非最令人满意,但一定是最真实、最动人的世界。

望,静守心平满目芳,寻心赏,四海纵情徜!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