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佳音
一个星期前,也许你跟我一样,并不知道李子柒是谁。一个星期来,零零星星地,你总瞥过有人赞叹,有人感慨,有人嫉妒,伴随微博上阅读超过7.5亿次的“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输出”的热搜话题,这个名字不再陌生。
那么李子柒到底是谁?出生于1990年的李子柒,6岁时父亲去世,她便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在四川绵阳农村的李子柒,和爷爷一起做木工,陪奶奶一起做饭,庄稼成熟时,便下地干活。14岁时,迫于生计小女孩辍学进城打工,300元工资起步,睡过公园长椅,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8年后,奶奶病重,她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回到乡下。为了糊口,李子柒摆过地摊,开过淘宝店,但是没有成功。后来为了网店的流量,2015年开始自导自演古风美食视频,意外地火了。
李子柒火到什么程度?在国内,她的新浪微博拥有超过2000万粉丝,做菜、酿酒、造纸、纳布鞋、做汉妆、编篮子、砌炉灶、盖凉亭,几乎每条视频都有几千万次的点击。一条11分钟的“笔墨纸砚,中国的文房四宝!”就有超过1.1亿次的观看数。点开一看,从炼烟、和料、制作、晾干、描金,穿着汉服的李子柒没有一句台词,却将制墨工艺“娓娓道来”……李子柒2017年注册了某一海外视频平台,入驻两年,她发了104个视频,收获了740万粉丝。来自世界各地男女老少的粉丝,硬是把酿酱油、蒸窝头、晒粉条、吊柿饼的视频看到上头。与她相比,BBCNEWS(英国广播公司新闻频道)发了10750个视频,只有559万粉丝;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粉丝倒是比李子柒略多些,但他们发了近15万个视频,视频的平均点击数和粉丝的粘性都远远落后于这个家住深山、初中肄业的中国妹子。
回到热议了一整个周末的话题,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输出?自然是。李子柒的视频,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她只是默默地在那里干着农活,偶尔地跟奶奶说几句四川方言,但全世界各地的人,却开始了解“有趣好看”的中国传统文化,并纷纷夸赞中国人的勤奋、聪慧,进而开始喜欢中国人,喜欢这个国家。
英雄莫问出处,富贵当思原由。其实,更值得思考的是,李子柒为什么就火了,就赢得了国内外网友的喜爱?
如果你只是也想做一个“网红”,或者给自己的淘宝店带货,那么你应该看到李子柒最初单枪匹马做视频的不易,那些把相机垫在石头上、架在板凳上,甚至挂在树上,来回调试只为拍一个镜头的辛苦;也应该了解那些有条不紊、行云流水、庖丁解牛、手起刀落背后,是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积累。为了拉出一碗二细的兰州拉面,姑娘到甘肃拜师学艺,足足练习了两个月。没有什么成功是随随便便的。
如果你也想复刻中华农耕文明中平静、安宁、从容的一面,甚至想要学着李子柒,将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将几千年前陶渊明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向往传递给外国网友,那么你需要明白,对自然的向往、对劳动的欣赏、对亲情的眷恋,这些朴素的美好才是李子柒在视频平台上的“通行证”。
通过互联网放大赋能,自然是当代传播的要义所在。我们未必都要扛起“文化输出”的大旗,但李子柒的成功起码告诉我们,真诚地展示我们的日常,比如美食、历史,进而通过这些美好吸引关注、了解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或许相比僵硬的说教和滔滔不绝地自我吹嘘,要管用得多。想想韩国文化近年在全球日渐丰厚的影响,想想迪士尼、漫威、老友记对世界潜移默化的输出,“文化”很管用,但“输出”急不来。不如,在点滴的交流和碰撞中,让世界知道我们的勤劳聪慧,知道我们富有创造力,也知道我们真诚友善、热爱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