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这个带着点“江湖气”笔名的作家,其实是个90后姑娘,带着羞涩与腼腆。同时,她也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不声不响带了两年高三毕业班,担任过班主任。对于“在任教的学校里,会不会有人把你混淆为学生?”这样的问题,王占黑早已司空见惯:“会啊,经常,学校里新来的门卫会拦住我问半天。”
占黑的来历,源自她的小名“点点(點)”的拆解,那么乖巧的小名对应下的童年存在于浙江嘉兴一个老社区里。童年的“点点”没什么同龄的朋友,看待小区里每个大人都是很高大的,声音很洪亮的,这些人多是自己的祖辈和父辈。于是,王占黑的小说集《空响炮》写的是老社区里的市井民生,如棋牌室里的常客,路边摊的卖菜农民,协管社区杂务的大妈……“我对市民文化感兴趣,看看广场舞,看看球赛,玩玩棋牌,都是我熟悉的场景。有些人,熟悉了就厌倦了,但我,熟悉了就更喜欢了。”
最初,她是凭着年轻人一腔写作的冲动开始在豆瓣上写,第一个主人公就是一个彩票店的售票员。渐渐地,对小说本身的要求增加提高,对于人物的描写就不仅仅限于真、像的要求,写作对象的把握不再止于人物,还有人所在的历史,以及空间,这便向着小说的更深更丰富处延展。
年轻自然生活经验有限,有一些读者会与王占黑把细节常识当作一门学问进行讨论。但杂志社的催促也好,网友的讨论也好,都对王占黑没什么影响,也无法改变王占黑按自己既定计划来走的习惯,就像她所说的,“写作需要的是一个发自内心的推动力。”
写作占据了“老师”王占黑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从班主任转到任课老师后就觉得轻松了许多。为了避免每天上班的长途跋涉,她索性把住处租在学校附近,回家弄点简单的晚餐,就开始写作。住处空间不大,王占黑就地铺一张瑜伽垫,把电脑放在茶几上,随意,不讲究,完全置许多人追求的都市白领、中产阶层的生活标准于不顾。
“我大概之后想要再写的是城市漫游的东西。”曾经串联起各个社区和大卖场之间的超市免费班车进入了王占黑最近的写作题材。王占黑说回忆就像背着走的行囊,随时随地可以从其中取材,她现在的观察思考都与以前有关,那写完了呢?“那就尝试一些别的,城市一直在更新。”
本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