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石窟壁画艺术展部分展品 徐佳和 摄
丝绸之路上的西域古国龟兹,许多人都感陌生,但是看完在青浦博物馆举行的“丝路遗韵·五彩龟兹——龟兹石窟壁画艺术展”,就会觉得这些千年石窟壁画与江南有丝丝缕缕的关系。昨天,“丝路遗韵·五彩龟兹——龟兹石窟壁画艺术展”上,青浦博物馆负责人透露,龟兹艺术之所以选择在青浦展出,是因为青浦是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青龙镇的所在地。青浦与龟兹,一东一西,构成了历史上的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的两个重要支点,“在唐朝,青浦属苏州管辖,时任太守白居易的祖先就是龟兹人,他曾写下了‘能不忆江南’的名句。”
东西文明龟兹交汇
历史长河中,汉代时龟兹为我国西域丝绸之路北道诸国之一,唐代为安西四镇之一。龟兹是丝绸之路新疆段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道的重镇,是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波斯文明以及阿拉伯文明的交融荟萃之地。
龟兹拥有比敦煌莫高窟历史更加久远的石窟艺术,有著名的克孜尔石窟、库木吐喇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森木塞姆石窟和阿艾石窟,目前遗存洞窟700余个,保存壁画近1万平方米。这些石窟介于阿富汗巴米扬石窟和敦煌石窟之间,表现了从公元3至13世纪佛教艺术的杰出创造和高度成就。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上的重要遗迹,2014年6月,克孜尔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数字高清复制洞窟
这次展出年代最早、也是面积最大的壁画是数字高清复制品《天相图》,原作于公元3世纪,高229厘米,宽达500厘米,出自克孜尔石窟第118窟主室顶部,由日天、持杖托钵立佛、挟猿猴的金翅鸟、雨神、对鸟、立佛和月天组成,两侧菱格内绘图案化的树木和水池、坐禅比丘、伎乐和鸟兽等,表现山林禅修的意境,画面以暖红色调为主,艺术特色鲜明。
在展览现场,克孜尔第38窟以1∶1复制,该窟开凿于公元4世纪,进入洞窟,抬头望见四壁的菱格画,对新疆龟兹壁画颇有研究的画家肖谷告诉记者:“菱格画正是龟兹壁画的特殊之处。”洞窟腹地的甬道贯穿于洞窟。该窟以伎乐壁画著称,色彩绚丽,绘画技法精湛,故德国人称此窟为伎乐窟。壁画中富丽多姿的乐舞造型与种类丰富的乐器交相辉映,既有产生于中原地区的排箫和阮咸,也可见由西亚、中亚和印度等地传入的箜篌等乐器,见证了丝路乐舞艺术在古龟兹交汇融合的历史。
全力以赴保护瑰宝
据介绍,克孜尔石窟第38窟壁画是利用3D打印与数字印刷融合技术还原了千年石窟。2015年下半年,由上海印刷集团商务数码图像技术有限公司、新疆龟兹研究院联合开展的“克孜尔石窟数字化及展示传播工程项目”,在克孜尔千佛洞鸠摩罗什像前拉开了序幕,选定了克孜尔石窟第17窟、新1窟等洞窟作为数字化工作对象。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陆炎接受采访时说:“上世纪80年代以前,克孜尔石窟还有老百姓在里面放羊,在洞窟里生活,直到成立龟兹研究院才把石窟保护起来。从十年前开始,我们就有专人去对石窟进行数字化保护。目前数字化扫描已完成22窟。”上海印刷集团的工作人员主要在石窟现场进行相关数据信息采集,获取洞窟壁画的高清数字化图像,并进行图像色彩比对和图像全窟拼接,以及上述石窟的建筑三维扫描、数字建模、数字模型贴图等工作。在可见光下无法获得的题记、烟熏壁画和重层壁画,则运用了多光谱技术获取。
“丝路遗韵·五彩龟兹——龟兹石窟壁画艺术展”由新疆龟兹研究院、青浦区博物馆、上海中华印刷博物馆联合举办。 本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