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澳门人的爱国情怀 濠江廿载“莲”成一家
第4/5版: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 2019-12-20

濠江廿载“莲”成一家

◆港珠澳大桥 本版摄影 陈炅玮 濠江两岸,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气氛浓 澳门今天天气晴朗 从香港通过港珠澳大桥前往澳门十分便利

吴小丽

蒋玥憙

杨镇宇

苏香玫

刘雅煌

萧华洲

本报记者 方翔 李一能

时光回到1999年12月20日零时,当五星红旗在澳门夜空中冉冉升起,离散了几个世纪的游子,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那一夜,无数澳门人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在欢呼雀跃中迎来了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诞生。

20年光阴转眼飞逝,这座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滨海小城,如今已是亚洲首屈一指的富裕之城,世界著名旅游胜地。“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城市繁荣,更是借着大湾区建设的东风,大步迈向新时代的征程。

澳门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实现这翻天覆地的改变?在澳门回归20周年大庆之际,六位普通澳门市民讲述自己的故事。他们曾经见证澳门回归的盛况,参与了澳门发展的历程,也曾经在风灾中守望相助,如今更是在大湾区的发展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海阔天空。他们的故事,就是澳门的故事,也是中国的故事。

吴小丽

推广街坊文化

大湾区更有人情味

在澳门回归20周年前夕,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广东办事处横琴综合服务中心正式对外运营。该中心与横琴政府部门合作,由横琴免费提供1500平方米服务场地,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运营,是澳门社团在内地开设的第一间综合服务中心,为居住在珠海横琴的本地居民及澳门居民提供多元化及精细化的社会服务。街坊,这一澳门充满人情味的城市风景,正逐渐走向大湾区。

“街坊就像内地的居委会。”澳门街坊总会理事长吴小丽说,“其作用覆盖了从托儿所、中小学、辅导中心到家庭服务中心、业主委员会、社区服务中心,再到颐康中心、长者护理中心乃至善终服务全过程。”据吴小丽介绍,上世纪80年代,得知澳门将要回归祖国,街坊会联合总会1983年应运而生。“1999年12月20日下着小雨,市民自发赶来,敲锣打鼓。特别是看到驻澳部队的那一刻,不仅是亲切,而且特别有安全感。”

街坊总会的全面发展得益于回归后澳门逐渐形成的“政府下单、民间服务”的公益模式。据吴小丽介绍,特区政府特别支持民间社团开展工作,“街坊总会目前下属有两所学校、3间托儿所、30多个不同类型的服务中心、数间学生自修室及3间诊疗所等,形成了一个覆盖全澳门、专业多元的社会服务网络。”

十年前,澳门街坊总会社区服务大楼的落成,标志着澳门社会服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大楼内,除了行政办公室,其他各层被划分为多功能礼堂、羽毛球场、舞蹈教室、录音室、图书馆、体适能训练、老人护理中心等,分别用于老年人照顾、社区服务和民众文体活动。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展开,街坊总会服务的辐射半径也从澳门拓展到大湾区。去年11月30日,街坊总会中山办事处在三乡镇挂牌成立,正式成为澳门首个合法进驻中山的非政府组织代表机构。今年11月8日,街坊总会广东办事处横琴综合服务中心在珠海揭牌,这是澳门社团在内地开设的首个综合社会服务项目。

“横琴中心将有13名澳门街坊总会的资深员工常驻,并直接引入澳门的社工人才、服务项目和服务理念,为在横琴创业、就业、就学、居住、旅游以及养老的澳门居民及横琴本地居民提供专业化、针对性、精细化的服务。”吴小丽表示。

蒋玥憙

很美好很幸福

澳门发展有目共睹

12月19日晚,德晋慈善会在内地捐助的九所德晋学校中,来自湖南与河南的部分学生代表来到澳门,在以“濠江情 中国心”为主题的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庆祝晚会上,与澳门当地的学生们共同参加了汇演。“我们在云南、湖南和河南三地捐助了九所德晋学校并每年回访,还积极为资助的内地学生提供培训和前来澳门交流的机会。”德晋慈善会总干事蒋玥熹说。

澳门社会浓厚的人情味是蒋玥熹从事慈善事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让我从小就立志奉献社会,为弱势群体服务,为慈善不断出力。”蒋玥憙表示,从小时候微不足道、力所能及到如今服务大局、不遗余力,自己初心不改,乐在其中。

“1999年我15岁,《七子之歌》陪伴了我的中学时代,如今每当这首歌响起,都能勾起当年的回忆。这20年,‘一国两制’下的澳门真的很美好,幸福感爆棚。”蒋玥憙说,澳门这20年的发展有目共睹,看经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大幅增长,看城市建设,有了轻轨,便利了交通。更让蒋玥憙自豪的是,澳门人默默耕耘,辛勤付出的优良传统一直在延续,参与慈善和社会服务的人越来越多。

“我们慈善会成立七年以来,一直关注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期望通过实际行动为社会服务献力。”蒋玥憙说,“不久前,我们还和澳门职业治疗师公会一起进行了‘识别澳门书写障碍学童之评估系统先导性研究’,期待用澳门学生的书写评估数据,建立澳门特区识别书写障碍学童的评估系统。”

在青少年的国情教育上,澳门做得也十分成功和有效。“爱国爱澳”成了社会的最广泛共识。今年举办的毛泽东大型图片展以及近期举办的新中国体育成就展,澳门都有大量学生、团体和个人前往参观。内地给澳门的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这种机会是双向的。首先,内地广阔的腹地和空间,为澳门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澳门有“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以及中葡平台等,内地可以借助于澳门的桥梁和平台实现自身的发展。

“通过澳门社团的平台,大湾区慈善事业能够在交流合作中发挥更大的协同效应,让浓厚的人情味一代代传下去。”

杨镇宇

感动难以言喻

惟愿天更蓝水更清

“你知道吗,澳门的湿地虽小,但珍贵,黑脸琵鹭会到这里越冬,在这里会发现特有且对生长环境要求相当高的‘澳门凤尾藓’。”澳门生态环境保育协会会长杨镇宇自豪地说,“我非常希望今后到澳门旅游的人,可以来看看我们的生态环境。”

作为土生土长的澳门人,杨镇宇深感澳门回归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澳门回归时,我只有十五六岁,记得那一天澳门市民举起国旗区旗,热烈欢迎驻澳部队进驻澳门,今天回忆起来,真是难以用文字来表达的感动。”杨镇宇说,“我2004年出国留学,那时澳门许多年轻人热衷到博彩业去工作。2002年,特区政府开放博彩经营权,并引入竞争,博彩业得到飞速发展。博彩业岗位不少,工资较高,没有学历要求,我身边很多朋友或同学一窝蜂去面试,面试结果基本上是100%通过。现在遇到不少当年的同学,有些已离开博彩业,找到了新发展,大家都觉得今天澳门的机会越来越多。”

杨镇宇透露,当他2010年学成之后,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到内地其他城市去看看,“那时内地的变化已非常大了,记得上世纪90年代,从澳门过关到珠海拱北坐公共交通到广州至少要两个半小时,后来珠海站在拱北建成后,城市链接更为方便,1小时到达广州南站,再换乘地铁到达各个区域。”

回到澳门后,杨镇宇和朋友创办了澳门耀华环境艺术工程有限公司,并且成立了澳门生态环境保育协会。“现在到大湾区去联系业务,不仅交通便捷,营商环境也更加便利。”

提起澳门生态环境保育协会的工作,杨镇宇最兴奋的就是越来越多大湾区的年轻人开始关注起生态环境。

“像到我们澳门湿地过冬的黑脸琵鹭是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丛书》内的水鸟,据国际组织统计,至2000年底,全球仅存835只。”杨镇宇说,“我们期待的不仅是澳门,整个大湾区都可以建立起良好的生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能拥有同一片‘青山绿水’。”

苏香玫

插上科创翅膀

各方人才齐聚一堂

她曾是澳门电视台主持人,并代表澳门在央视担任澳门回归庆典主持人……然而澳门回归后的一个决定,让她投身教育事业。20年的耕耘,让她参与创建的澳门科技大学成为澳门当地著名的高校之一。她就是澳门科技大学校董苏香玫女士。

“就在前两天,澳门首颗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被命名为‘澳科一号卫星’,在我们学校还将设立国家航天局澳门太空探索与科学中心,旨在助力澳门与粤港澳大湾区及国际科研机构深度合作,推进重点实验室研究和发展。”苏香玫说,“今年对于我们大学来说,是丰收年,我们的刘良校长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澳门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世界大学排名中,我们首次上榜,就跻身世界大学前三百名。”

1999年12月20日晚,苏香玫代表澳门与赵忠祥、倪萍、濮存昕等3位主持人同台主持“首都各界庆祝澳门回归”大型文艺晚会。苏香玫说:“这是我一生的荣耀与骄傲!”

上世纪90年代末,苏香玫获邀担任澳门城市大学前身东亚大学的校董及中国事务顾问。澳门回归前夕,苏香玫又被邀参与创办澳门科技大学,并担任校董及公关事务部主任。“我觉得澳门科技大学这20年的发展,充分展现了‘一国两制’的优越性,特别是在祖国大力支持下,获得了瞩目成绩。”苏香玫特别提到了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澳门人用“顶天立地”来形容回归后的科技成果:“顶天”指在航天领域获得的成就,而“立地”的成果则在中医药领域。苏香玫认为,这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设立,有助于澳门吸引海内外优秀科研人员和提高澳门科研水平,并对澳门的教育与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前两天,我们学校的产学研示范基地在横琴正式启用,希望迈入‘成年’的澳门科技大学,能够为澳门本地年轻人提供成长的土壤,更能为澳门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苏香玫说。

刘雅煌

讲好澳门故事

就是讲好中国故事

12月16日,由澳门万国控股集团合资运营的香港机场跨境接驳巴士开通,通过港珠澳大桥,为港澳两地机场客运提供便利。对集团董事长刘雅煌来说,这只是大湾区带来的商机之一。

刘雅煌1990年就到内地从事旅游、国际贸易和地产代理业务,是最早进入内地的一批澳门青年企业家。当时大部分澳门人都对回到祖国怀抱充满期待。在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日,刘雅煌组织了一批员工与成千上万澳门市民一起站在街道两旁,欢迎驻澳部队。

“回归之初,许多澳门年轻人内心还是有过彷徨。”刘雅煌表示,当时他刚当选澳门各界青年社团主席,在他的推动下,81个社团近千名澳门青年赶赴北京交流参访,并且邀请澳门特别行政区首任特首何厚铧,介绍“一国两制”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未来愿景,消弭了青年内心的疑惑。

回望过去的20年,刘雅煌认为,澳门平稳繁荣的成功经验,除了物理上的回归,更重要的是人心上的回归。澳门的社团是基层治理的主要载体,它们的支持是特区政府施政的压舱石;澳门的教育与传媒绝大部分都由爱国爱澳人士创立,爱国主义与国家认同感教育伴随着回归后新一代澳门人的成长。

“澳门人深知,没有祖国就没有澳门现在的繁荣。”刘雅煌说。

对于未来的大湾区发展,刘雅煌认为,纵观纽约、旧金山、东京三大著名湾区,分别以现代金融、科技创新、现代制造业为各自所长,而粤港澳大湾区则兼而有之,澳门在其中的作用是以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为目标,成为世界第四个大湾区独特的亮点,他对于新特首贺一诚提出的澳门应重点融入大湾区的施政理念十分认同。

“澳门如今的成就都离不开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澳门特区政府的积极推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实际上澳门的成功本质上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刘雅煌表示,没有改革开放、祖国的强大、特区的稳定繁荣,就没有个人以及企业今天的发展局面,“我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希望能积极发挥双重作用,助力国家建设和澳门发展。”

萧华洲

期待灿烂未来

时代的机遇在招手

早上刚过8时,中山大华纸品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萧华洲收拾完行装,从澳门家中出发,通过珠海拱北口岸,前往位于中山的印刷公司上班。今年70岁的萧华洲是一个地道的澳门人,早年在银行工作,退休后就在澳门华辉印刷有限公司工作,被派遣到内地分公司大华纸业上班。七八年来,几乎每天往返珠海澳门两地,对他而言这就是生活的常态。

“我这样的生活节奏是很多澳门人的日常。”萧华洲告诉记者,澳门是个小地方,许多产业发展空间有限,度过初创期后,走出去成了很多企业唯一的出路,澳门华辉印刷有限公司就是一个例子。作为第一批走进内地的澳门企业之一,已累计在内地投资超过3000万港币,目前在内地有80位员工。他和很多澳门人都坚信:拥抱对接祖国,才是澳门的未来所在。

1998年金融危机,澳门深受影响。但澳门回归后,特区政府在祖国有力的支持下,领导澳门走上了兴旺发展之路。他亲历了这一改变,眼看着生活蒸蒸日上,城市繁荣有序,整个澳门社会进入了全方位进步的“黄金时期”,不论是社会治安、城市面貌、经济发展,还是人民幸福感都有了明显提升,澳门与内地的感情也愈发深厚。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印刷公司面临着巨大挑战,而大湾区政策的出台,无疑给他们这样在内地的澳门企业莫大的信心。未来,印刷公司将逐步增大在内地的业务比重,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将大湾区的红利用好用足。

“大湾区、‘一带一路’这样的政策,给了澳门更多机会。”萧华洲表示,高度与视角决定了澳门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与广度,就连他们这样小小的一家印刷公司,也感受到了时代的机遇在招手。

下午3时30分,萧华洲回到拱北口岸。“家里还有100岁的妈妈在等我。”萧华洲说,每天看着拱北口岸的人流熙熙攘攘,一片繁忙景象,澳门人与内地人不分彼此,为着同一个目标勤奋努力着,让自己的生活越过越好,携手同心把祖国建设好,这就是他过去20年见证和感受到的美好景象。站在新的起点,他无比期待继续见证澳门更加灿烂的未来。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