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宣教更像是一场默契的交流华山医院供图
这个秋天,来自新天鹅堡脚下的5岁德国男孩,跟随母亲慕名来到中国寻医。接受了享誉世界的中国原创性神经手术,男孩瘫痪的左臂获得了健康的大脑中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正在以这样温暖的每一小步,向世界展现着上海打造亚洲乃至世界医学中心城市的雄心和实力。
11月1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手外科病房,这一幕不同寻常的术前查房,让在场医务工作者无限感慨、心生敬意。德国小男孩Felix依偎在母亲怀里,左臂紧缩在胸前。母亲Sandra一边讲述病情,一边给医生们看自己反复研读的医学资料:“这是徐文东教授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论文,我逐字逐句用翻译器读了……”平时查房,习惯了一遍遍给患者解释、宣教,这一次听着家属“反客为主”娓娓道来,华山医院副院长、手外科副主任徐文东教授说,虽然以往慕名前来华山医院手外科的国外患者也不少,但带着一叠论文综述,对专业手术和背后的故事了如指掌的,他们是第一个。
Felix今年5岁,出生时脐带绕颈造成大脑缺氧,出生后不久被诊断为脑瘫,左侧上下肢呈痉挛性偏瘫。左手臂轻度屈肘、屈腕、拇内收畸形,左手完全丧失抓握能力,生活起居依赖于母亲的悉心照料。他们在德国想尽了办法,多方求医,均只能实施康复保守治疗及肉毒素注射治疗,改善不明显。Sandra不轻言放弃,曾是记者的她,关注起了医学界的专业媒体。
今年7月,她查阅到Dr.Juergen Sartorius的一篇《神经交叉移位术让瘫痪手重获新生》的综述,激动欣喜却又惊讶万分:世界上居然有这样一个安全性好、有效性高、预后良好的健侧颈七神经交叉移位术,可以重赋瘫痪手以健康大脑!可是遍经问询,德国几乎没有一家医院能够独立开展这项手术,甚至医保清单都没有列出这个项目!她立即联系到了综述作者,作者在回信中推荐了两个选择,要么去美国治疗,那里有受过培训的医生;或者更直接,去找这个手术的首创者——中国的华山医院顾玉东院士、徐文东教授团队。Sandra开始大量查阅“健侧颈七神经交叉移位术”相关的论文、综述、会议报道,她给原创论文作者徐文东教授发送电子邮件,附上了儿子所有的病史资料,期待能够得到好消息。同在德国新天鹅堡的华人朋友们也不遗余力地帮助她预约华山医院的门诊、协助沟通。经徐文东教授和沈云东副教授的远程视频评估,Felix符合指征,可以手术!
没有犹豫,Sandra立即规划了中国之行:“这是中国医生的首创,手术一定要到中国来做!”飞抵上海,不顾时差带来的疲倦困顿,他们第一时间来到了华山医院。在院方的积极协助下,顺利入院,术前各项准备工作有序展开。
11月14日上午,徐文东教授主刀,沈云东副教授、李铁主治医师分别担当一助二助,麻醉科、护理部密切协作。医生将Felix的健侧颈七神经通过颈部特殊通路移位至患侧,并在显微镜下用比头发丝还细的缝合线与切断后的患侧颈七神经根相吻合。历时约3小时,术中出血仅25ml,手术非常成功!
在病房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料下,术后第4天,Felix原本屈曲挛缩的左手臂可以主动伸直了,原本僵硬的手腕和手指也可以慢慢张开了。术后一周,徐教授团队为Felix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在团队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教给他们一套自行研发的训练操,叮嘱他们回国后要好好康复锻炼。按照既往经验,将来Felix这只手可以拿勺子吃饭,配合好手系纽扣、系鞋带,Felix可以独立生活。
在利用神经移位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的外科领域,华山医院手外科团队深耕已有30余年。顾玉东院士早在1986年就在国际首创了“健侧颈七神经移位术治疗臂丛损伤”,徐文东教授继而突破性发展出一侧大脑半球可以同时支配双侧上肢的理念,2017年12月,以一篇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健侧颈神经移位术治疗上肢痉挛瘫的临床试验》论文获得世界瞩目,成果入选《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8年最受瞩目论著。创造了这一“颠覆性的手术技术”的中国医者,还通过举办国际性学习班、开展多中心研究、成立专病联盟、吸纳国内外进修医生等方式,毫无保留地将该技术向世界推广,目前已有美、英、法、韩、巴西等多个国家的进修医生来华山医院参观学习该项技术,其中韩国医生已在首尔独立完成这项手术100例。
通讯员 唐吉云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