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青田石雕·《鼠兆丰年》 游心“数砂舫” 栖霞石·群峰 为伊钟情为伊痴
第20版:民间收藏 2019-12-31

栖霞石·群峰

◆阿炳

步入“上海市观赏石协会”门厅,映入眼帘的便是这尊题名为《群峰》的奇石。初看,其貌乌黑锃亮、雄浑挺拔,大多以为是安徽灵璧石;近看,体表有褶皱、零星空洞,不少人又疑似太湖石;细看,峰峦俊朗、犀利,也有的认为酷似广东英石;再看,它石色单一、古朴素雅,其性又类似昆石……其实,它是产自石城南京的栖霞石,现已近乎绝迹的石种。

历史上栖霞石早有文献记载,并深受文人雅士的钟爱。明代著名画家林有麟的《素园石谱》专有记录:“至正间,钱惟善先生游江左获奇石,峰峦秀润,上有古篆文曰‘栖霞’,心异之,作供几上,每神游其间,便有世外之想,因仿东坡雪浪斋故事,名其室曰‘栖霞山房’,勒铭壁中,永标奇赏。”钱惟善先生为元代诗人。由此可见在元代,栖霞石就已受到古人的关注并存有咏栖霞石诗云:“山人久视,居士长生,俯仰一室,逍遥太清”,对栖霞石的审美情趣达到了如此高雅的境界,从元代起已供作观赏之用,难怪石界呼其为栖霞古石。

《群峰》石:高46公分,长85公分,宽60公分,为真宗景观山峰。其势:高低参差,壁立千仞,体势雄强,一峰耸峙,峰头饱满,端正稳健,众峰拥簇,群峰环抱,前后掩映,左右呼应,山脉似龙形虎步,磅礴蜿蜒,遒劲起伏;其形:峰峦叠嶂,嶙峋峭丽、苍古,线条清晰,山谷险峻深远,曲折幽深,进退有据、收放有致,变化多端,景象万千;其表:通体黛黑,色泽自然纯正,清润亮泽、秀丽,深浅有度,叩之如磬,其纹疏密有致,似行云流水,别具独特神韵风采。该石唯一缺憾,石体高度不够,采用大红酸枝木,回纹高脚双托嵌入式底座予以加高补充。底座高85公分,宽62公分,长93公分。奇石入座后,令人顿生高山仰止,崇高壮美之感,《群峰》更显雄伟、挺拔之态。南京栖霞山,古称摄山,南朝时山中建栖霞精舍(栖霞寺),栖霞石因此得名。它与雨花石同称“石城二宝”。栖霞石是由含泥质碳酸盐岩露出地表后,经长期风化作用及雨水溶蚀而成。成分为泥质灰岩及白云质灰岩,硬度为4~5度。栖霞石以造型为主,有的漏、透、瘦、皱,嵯峨空灵;有的峰峦叠嶂,嶙刚峭丽;有的凌空倒挂,峰回路转。栖霞石表层纹理乳凸处清润光泽,如霞似锦,凹陷处纹理清晰。

作为海派赏石收藏基地的上海观赏石协会,玩石人才济济、奇石荟萃,不乏各类名品美石,有意将这方栖霞石《群峰》作为协会的厅堂石,成为展示海派赏石的一扇窗口,充分隐含了海派藏石“海纳百川,包容天下”的博大胸怀,以其特有的文化修养、欣赏习惯和崇尚自然的赏石理念,在完美表达主题意境方面,采用借鉴、融汇等手法,力求做到极致,从而使海派赏石具有自然、创新、精湛和唯美的特点,足见组织者的高明之举。

这方奇石的主人是沪上知名收藏家柳国兴。多年来,他不辞辛劳、跋山涉水,费尽心血从各地寻觅、收藏了多方精美奇石。今年他还成功地在浦东陆家嘴上海中心宝库艺术中心举办了个人奇石展,成为国内首位荣登世界最高建筑,举办《赏石》展的收藏达人。

(图片摄影:石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