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大剧院出席中俄建交七十周年纪念大会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主席同外国领导人巡馆 本版图片 新华社
关键字 领
元首外交是国际交往的最高形态,有着其他交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战略价值。2019年中国外交在元首外交引领下,通过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峰会外交、主场外交等丰富多元的形式,在实践中开拓创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习近平主席一年内7次出访,主持4次主场外交,不断开拓外交新局面。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19年中国外交继续以元首外交为战略引领,习近平主席一年内7次出访,主持4次主场外交,通盘谋划大国、周边、多边外交,不断开拓外交新局面,全面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伟大成就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风范。
积极运筹大国关系事关全球战略稳定
“大国关系事关全球战略稳定,大国肩上都承担着特殊责任。”习近平主席如是说。
2019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习主席6月访问俄罗斯并出席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习主席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签署中俄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关于加强当代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标志着两国关系有了新定位,战略协作迈上新台阶,“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顺利进行,能源、航空、航天、互联互通等战略性大项目稳步推进。继4月见证清华大学向普京总统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后,习主席此次访俄期间也接受了普京总统母校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书写中俄元首交往又一佳话。12月,两国元首还通过视频连线见证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中俄关系在两国元首引领下,进入更高水平、更大发展的新时代。
2019年也是中美建交40周年,经过40年发展,中美经济利益高度融合,各领域交往日益密切,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需要不断上升。但与此同时,美国实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政策,正在给两国关系带来越来越严峻的挑战。6月,习主席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日本大阪举行会晤。双方同意继续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宣布将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重启经贸磋商,美国表示不再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新的关税,这些重要共识向国际社会和全球市场发出积极和正面信号。
2019年中欧交往密切,习主席的出访从欧洲开场,3月出访意大利、摩纳哥、法国,也在欧洲收官,11月出访希腊,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新的动力。习主席指出,中国和欧洲是国际上两大重要力量,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参与者和塑造者,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习主席访问意大利期间,两国签署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意大利成为七国集团中第一个签署这一合作文件的国家,“一带一路”的朋友圈再次扩大。
全面加强周边关系地区形势趋稳向好
周边地区是中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一贯方针。
在中朝建交70周年重要节点,习主席2019年6月对朝鲜进行国事访问。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就进一步发展中朝关系深入交换意见,共同开启中朝友谊新篇章。习主席向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表达三个坚定支持: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坚定支持朝鲜社会主义事业,坚定支持朝鲜实施新战略路线,坚定支持朝鲜为政治解决半岛问题、实现半岛长治久安所作的努力。习主席此访正值朝鲜半岛和平对话进入关键时期,对推动半岛问题政治解决进程、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6月中旬中亚之行,习主席同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热恩别科夫和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分别签署中吉、中塔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为双边关系发展规划新的蓝图。中亚是“一带一路”首倡之地,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都是最早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成为中吉、中塔合作的主线。
6月下旬大阪之行,是中国国家元首相隔11年的日本之行。目前中日关系正处于难得的回暖期,习主席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共处时间接近3小时,就推动中日关系进一步改善发展达成10点共识。两位领导人一致认为,应该聚焦共识,管控分歧,努力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推动两国关系重回正轨并取得新发展。两位领导人在会晤中尤其提到“永远的邻国”,强调中日关系在地缘上的特殊重要性,也回应“在美国挑起全球贸易纷争后,中日关系能走多远”的问题。安倍首相还发出邀请,在2020年春天樱花盛开时,欢迎习主席作为国宾访问日本,习主席原则接受邀请。
10月,习主席访问印度和尼泊尔,同印度总理莫迪成功举行第二次非正式会晤。在当时中印地缘博弈加剧、两国关系面临挑战的情况下,两位领导人在友好轻松的气氛中,进行长时间、深层次的战略沟通,决定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促进文明间交流互鉴,为保持两国关系平稳向好发展定下基调。习主席呼吁中印要相互成就相互“照亮”,指出实现“龙象共舞”是中印唯一正确选择,不能让两国间分歧冲淡合作大局,应通过沟通逐步寻求理解,不断化解分歧。两位领导人积极评价非正式会晤这一形式,认为这提供了深入对话、增进相互理解的重要机会,今后两国将以包括非正式会晤在内的形式继续保持战略沟通。
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定维护以世贸组织为基石的多边贸易体制,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呼吁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越来越多国家支持。
2019年3月,习主席在访问法国期间,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此次四方会晤传递了欧盟与中国坚定捍卫多边主义的积极信号,中法也签订了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完善全球治理的联合声明。
6月中旬,习主席赴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分别出席上合组织和亚信“双峰会”。在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上,习主席倡议继续弘扬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强调巩固团结互信基础,筑牢地区安全屏障,推动区域合作发展,丰富国际合作内涵,把上合组织打造成团结互信、安危共担、互利共赢、包容互鉴的地区合作机制典范。在亚信杜尚别峰会上,习主席针对冷战思维回潮,提出要建设互敬互信的亚洲;针对各种传统和非传统挑战,提出要建设安全稳定的亚洲;针对各国期待加强区域合作,提出要建设发展繁荣的亚洲;针对“文明冲突”论沉渣泛起,提出要建设开放包容的亚洲;针对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难题,提出要建设合作创新的亚洲。
6月下旬,习主席赴日本出席二十国集团大阪峰会,把脉世界经济形势,提出三个要:要尊重客观规律,要把握发展大势,要胸怀共同未来,同时宣布中国对外开放五方面重大举措:进一步开放市场,主动扩大进口,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全面实施平等待遇,大力推动经贸谈判。这番讲话引发强烈共鸣,为世界经济注入强大信心。
11月,习主席赴巴西出席金砖国家峰会。这是金砖合作机制第二个十年开启的首次峰会,习主席在讲话中给出了金砖国家合作应对当下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的“解局”之策。他强调,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势头不可逆转,金砖国家团结合作顺应人类社会发展和国际格局演变的趋势,带动国际格局调整的速度、广度、深度,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世界政治经济版图。“没有哪个国家天生独领风骚,也没有哪种模式注定高人一等。全球化时代不应该是一部分人反对另一部分人,而应该是所有人造福所有人。”
主持四次主场外交推动全球文明互鉴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第二届国际进口博览会——2019年四次主场外交,成为中国与世界对话的重要平台。
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这是2019年中国最重要的一次主场外交。38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共40位领导人出席圆桌峰会,150个国家和92个国际组织近6000名代表共聚一堂,达成283项重要成果。2019年又有1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文件总数升至199份,中巴经济走廊、中老铁路、雅万高铁、中欧班列等重大项目给沿线各国带去大量发展机遇。正如习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所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时隔两天,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习主席表示,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绿色发展理念传导到世界各个角落,共同致力建设生态文明。
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习主席在大会主旨演讲中主张用“四个坚持”,来夯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习主席在演讲中的金句,迅速成为各国媒体报道的标题。
11月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盛况空前,有181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以及3800多家企业与会参展,成交金额达710多亿美元,较2018年第一届进博会增长23%。习主席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揭示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强调各国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举措,共建开放合作、开放创新、开放共享的世界经济,重申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2019年中国外交在元首外交引领下,通过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峰会外交、主场外交等丰富多元的形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中国方案得到更多认同,中国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中发挥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本报记者 丁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