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平顺路的彭浦新村街道长者照护之家里,工作人员为老人送上年夜饭,共度新春佳节本报记者孙中钦摄
平安幸福过大年·安心年
年初一8时15分,上海颐家护理站护理员胡明芬准时敲响万航渡路1579弄张阿婆的家门。一声“新年好”之后,胡明芬便忙开了:用温水为87岁的张阿婆擦身,给老人曾经粉碎性骨折过的右腿敷药膏,还要用红花油涂抹小腿……一个小时后,她又迅速骑上助动车赶往下一家。长宁区颐家护理站站长张超说:“春节里,老人护理不打烊,这是我们对刚需老人和他们家庭的承诺。”在上海,这样的为老助老服务全年不间断,已成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项目。
护理站早已排好班
大年初一,胡明芬的日程早已排得满满的。“10时30分,我要赶到长宁路396弄丁老伯家,82岁的他患了肺气肿,要为他敲背,协助他把喉咙里的痰排出来。12时40分,要到武夷路253弄92岁的张老伯家。中午饭就在路边随便买点吃一口吧,反正也习惯了。最后一家是17时20分再回万航渡路,去给1278弄的艾奶奶做护理。”48岁的胡明芬来自淮南,她说每周需要为9个申请长护险的老人提供护理服务。老人来自8个家庭,其中有一对是夫妻。“今年春节我就不回老家了,老公和儿子会到上海来。春节不休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这里的老人确实有刚需,我们的工作是不太好中断的。”
张超站长介绍,长宁颐家护理站服务的5000多名老人分布在长宁区各街道。需要长护险服务的老人按评估等级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的老人在过年时也会在家人的陪伴下出去走亲访友,过年期间大多会暂停护理服务。“我们共有350多名护理员,多数是女性,年龄在25至50岁之间,但春节国定假里回老家的护理员不到三分之一。大家都对工作很上心,知道老人离不开他们。护理站里会排班,让护理员错峰回老家,就是为了上海在春节期间为老服务不停止、长护险服务供给不断档。”她说。
上海长护险服务共有42项,都是由取得相应资质的护理人员上门服务。收费标准为医保支付90%、个人支付10%。老人支付护理员上门费用是每小时6.5元,执业护士上门是每小时8元。42个项目包括了头面部清洁、温水擦浴、排泄护理、人工取便术、协助更衣、协助进食等。“可以说,上海有长护险服务需求的重度老人,为他们的护理服务是不能有节假日的。”张站长说。
年夜饭贴心送上门
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长者照护之家开在平顺路721弄里。早在15日,第一顿年夜饭已开吃。街道、有关企业还送来礼物。管理人员方香兰和李上辉是90后,他们把老人的过年生活安排得妥妥帖帖,并且关照值班人员春节里要多给老人拍照。
81岁李老伯的家就在彭浦新村,他是照护之家的短住老人,老伴脑梗在医院康复,已经把小辈弄得手忙脚乱了。于是,李老伯最近一段时间住进了照护之家。老人边看电视边与记者攀谈:“除夕,我回家吃了团圆饭,当天晚上小辈又把我送到这里了。这里真蛮开心的,吃饭不愁、看病不愁,连洗澡、洗衣服、喝水、上厕所都有人精心照料。”90岁的谭阿婆自从住进照护之家后就把这里的工作人员、护理人员当成了自家人,老人说:“我什么事都会向他们汇报的,哪里不舒服了,什么时候需要洗洗澡,还需要些什么帮助,这里的每个人都对我很亲热。”
从长者照护之家穿过两条马路就到了彭三居民区的社区食堂,这是分布在彭浦新村的五家社区食堂中的一家,专供60岁以上老人用餐。负责人李凌云介绍:“老年就餐卡发放了5000多张,平时午餐和晚餐至少会有150位老人来吃饭。每天15时是点心供应时间,荠菜肉包每只1.8元、香菇烧麦1.3元、鲜肉大包1.8元、萝卜丝包1.5元,比外面要便宜得多吧。”特别暖心的是,这家食堂还专门做起了年夜饭,供老人打包回家。“我们的想法是尽量帮助老年人尤其是独居老人减轻一些家务负担,让他们春节里也能吃得好、吃得开心。离春节前两周,年夜饭预订出50多套了。”李凌云说。
提供紧急救援服务
就在春节前半月,位于闻喜路935弄22号的彭浦新村街道第三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开门迎客了。
在同一条弄堂里住着的许汉彬老人说:“这下就方便了,到了吃饭时间,只要走下楼就能在食堂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二荤二素老两口吃吃足够了,用不了多少钱。而且,看看小毛小病也不用出弄堂了。”彭浦新村街道社区服务办副主任杨猛说,吃饭方便、就医方便,这就是老百姓最基本的需求,也是社区服务要提供的最基础保障。
杨猛介绍,针对独居老人群体,街道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搭建集主动关怀、24小时紧急救助和便民服务等内容于一体的为老服务智慧平台。为独居老人免费安装智能关爱电话机,由工作人员每三天提供一次主动电话关怀,了解老人生活状况,并根据情况向亲属、居委会及时反馈。老人在家中发生意外时,还可以通过一键呼叫平台热线求助,后台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与老人的亲属及救助机构联络施救。老人拨打热线还可以享受电器维修、居家保洁等十余项便民服务。首席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