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严重疫情所产生的焦虑心理,该怎么缓解?怎样才能强大自己的内心?”“身体出现了咳嗽、感冒等症状,担心是否感染,整天胡思乱想甚至失眠,该怎么办?”“由于疫情的突然爆发,改变了自己原先的计划,每天不能出门,心情愈发焦躁,怎么办?”……开通四天的“抗击新冠疫情心理援助”网络平台,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专家利用学科优势全情投入,已成为沪上市民在抗疫日子里舒缓心理危机的重要途径。
“当自己无法控制情绪时,建议拨打心理热线电话,寻求个性化的心理支持。”从这几日“新冠疫情心理援助”平台梳理出的问题来看,焦虑人群分布在各个年龄段,且各种问题往往又伴随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是疫情让我们焦虑的吗?看似显而易见的结论就正确?”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张亚说,以往人们有一千种方法逃避诸如此类的存在焦虑,但如今面对疫情,我们每个人都被强制拉到了生命有限性这个沉重话题的面前,不得不活生生地面对这些存在焦虑。不同的个体,看似在面对自己不同的问题,其实都是在面对存在本身的孤独与无意义感。
张亚提出,大多数抗焦虑的心理处方都会建议人们深呼吸,或是主动转移注意力,现在不妨走另一条更彻底的道路,就是从当前疫情下的焦虑情绪开始,问自己三个问题:“我在焦虑什么?”“关于死亡,我最害怕的是什么?”“如果还有机会,我想要在无意义中创造怎样的人生意义?”张亚认为,当人们真的这样自问时,其实已在进行存在的反思了。“我们面临的焦虑更多是想象中的,和武汉地区的同胞或疑似患者相比,和奋战在一线的医疗工作者相比,我们如今宅在家里是能够想象到的最好的假日生活了。”她说。首席记者 王蔚
年轻父母的焦虑
疫情还没有全面爆发前,不少家庭曾举家去过游乐场甚至外出旅游,因此,做父母的担心会不会自己就是潜在的病毒携带者;如果孩子真的出了问题,自己该怎么办?有做母亲的反映,她们天天强迫回忆各种与人接触的片段,根本无法入睡。还有的父母纠结,去超市只戴了口罩而没有戴防护眼镜,会不会眼结膜也被感染,万一回家后又传给了孩子,该怎么办?
学生族的焦虑
疫情爆发前回到老家的大学生们,本来年前都约好了各路好友吃吃喝喝过大年,没想到现在天天宅在家里,学校不许提前返校,只能在家里忍受父母不停地唠叨“起床啦”“吃饭啦”“你怎么还在看手机”“你怎么这么颓废”“你哪里还像个大学生啊”……真的感觉疫情没有把自己弄疯,倒是家人快把自己逼疯了。
职场人士的焦虑就像个一直高速旋转的陀螺,现在突然停下来了,真的不知所措。职场人士苦恼,长假让自己变得特别懒散、低落,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心里特别空虚。
中老年市民的焦虑没法和亲戚们聚会,只能窝在家刷手机。面对着网上各种纷繁复杂的小道消息,有些中老年朋友没法分辨真假,直呼自己变得惊慌失措了。还有的老人反映,他们因为要囤积食物而出现了失眠、烦躁、脾气暴躁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