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上海天气预报 个人隐瞒病史逃避隔离构成失信将上“黑名单” 送别李文亮医生 抗疫,上海科技同时间赛跑 让公开透明的阳光刺破病毒雾瘴 相信医生,老年朋友加油!
第1版:一版要闻 2020-02-07

相信医生,老年朋友加油!

73岁,“自免肝”又染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他出院了

昨天,73岁的王老先生笑眯眯地捧着鲜花,走出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应急病房,入院到出院,花了两周多。媒体记者一拥而上,为同一批出院的10个病友拍了“集体照”。

王老先生刚到家,就在手机上看到了自己戴口罩挥手道别的照片。“除了最大那个88岁的阿姨,接下来就是我了。”电话中,他中气十足,思路清晰,有点小激动地把自己的经历完完整整讲了一遍。

不知道人传人否则肯定不敢聚

王老先生是上海人,和老伴长期居住在武汉,小辈在上海生活。他和老伴1月17日坐火车回上海。他是仁济医院马雄教授的病人,在那儿看了三年自身免疫性肝病。

“回来没多久,我就感冒了,还有点头晕,儿子很紧张,马上叫我量体温。”王老先生说,一量体温就是38℃,家里人立刻“不淡定”了。那时,上海还没有公布首例确诊病例,但武汉的疫情已经让全国人民有些担心。他仔细回想,回上海前在武汉和亲戚吃了一顿饭,在一个大饭店里,人非常多,可能不小心感染了。那时候都说“没有人传人”,所以没当回事。

王老先生到医院看病,拍了个CT,医生马上就把他“扣”下。“老先生,你这个肺有点问题,暂时不能让你回家了。对了,你去过武汉吗?”于是他把自己的经历一五一十讲了一遍,医生很快让他住进隔离病房,并通知疾控来采样。

“怕还是有点怕的,但我已70多岁,好像也没啥顾虑了。在旧社会能活到我这个年纪也算不容易了!”22日确诊,他当即就开始自我安慰。“要相信上海的医疗水平!”家人给他发来信息。很快,他被送往公卫临床中心。

换了几次病房他的药越吃越少

抵达病房,已是凌晨一两点钟。护士忙前忙后采样,还教他如何吃药。他说了一个小插曲,刚入院时,护士量血压发觉有点高,医生准备给他开药。他说,“我没有高血压史,只是有点紧张,让我平复一下。”接下来的几天,他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印象中换了三次病房,但和病友聊聊天,也不觉得无聊。

起初他不理解,为什么要换病房,后来自己找到了“答案”:药,越吃越少;病房,越来越简单。再看自己的状态:症状越来越少、精神越来越好、胃口越来越大……这不就是康复的标志吗?

王老先生有自身免疫性肝病,入住隔离病房时还带了药。至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药,他说自己不清楚,也没有问过。“医生护士让吃的,总没错。”

但这次进院,唯一放心不下的是家里人。“还好,疾控、社区包括方方面面,早就把后续事情都安排妥当了。用上海话说,这叫‘稳’。”原来,他确诊的当天,全家人即作为密切接触者被隔离。他得知隔离生活并非想象中那般“不堪”后,释然了。“大家都被照顾得很好,这也给了我战胜病魔的信心。”

告诉老年朋友注意防护莫恐慌

病区里有几个病人,情绪一直比较低落,郁郁寡欢,觉得自己生病连累了家人,陷入深深的自责。王老先生说,“我一直觉得要想开点,既然进来了,就不要牵挂外面了。我们只有把自己照顾好,才不会给小辈添麻烦!”

亲戚朋友每天打电话来问候他,他也总是长话短说,“别多问,我这里一切都很好。”他说,自己很注意调节情绪,后来血压一直没有出现过波动。因为精神放松、心态好,这一切都对康复很有帮助。

专家组认定他达到出院标准后,他于昨天出院回家。电话中,王老先生再三表达了对上海市政府、医疗团队的感谢,并提醒广大老年朋友,要注意防护,但也不要过分恐慌;要相信医生,保持乐观的心态,这样有利于痊愈。“我70多岁,还有慢性肝病,我顺利出院,你们也要对自己有信心呀!”

本报记者 左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