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闷”与“熬”的力量 晚上8点多吃上晚餐凌晨2点才结束工作 最早预警病魔的李文亮医生走了
第4版:要闻 2020-02-07

晚上8点多吃上晚餐凌晨2点才结束工作

上海两支国家救援队进驻武汉“方舱医院”的幕后故事

上海救援队在前方集结受访者供图

现在,发生了什么?接下来,怎么做?目前紧迫的医疗问题,如何解决?

今天上午8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赴湖北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领队、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准时和当地的5家医院及后方支援的医院围绕这三个问题讨论。在“方舱医院”这么大面积的环境下展开救治,对于病人和医护人员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指挥部署”的过程告一段落后,医生和护士穿上防护服进入现场。

华山医院赴湖北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和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中国国际救援医疗队(上海)已分别在武汉“方舱医院”所在地洪山体育馆、武汉客厅开始了病人收治工作。这段时间,前方情况如何?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活又是怎样的?

这段时间怎么吃?

吃什么?盒饭。洪山体育馆的伙食很简单。每天,这些盒饭都会被送到现场。“我就没有吃上过热的。”马昕笑称。因为病人的收治工作需要医护人员即时进行,准时送来的饭菜,往往不能被准时享用。在东方医院中国国际救援医疗队(上海)所在的武汉客厅,医疗队领队、东方医院副院长雷撼同样在晚上8点半,才吃上了晚饭。

除了吃饭时间不定,吃饭的地点也很不确定。“前天我们就在帐篷区域、马路上,或者场馆空旷的地方站着吃。”

“这次我们是一整个建制过去了,队伍里甚至还包括了厨师。”马昕出征前曾透露。完备的后勤力量,为治病救人的医护人员提供了便利。

因为自带厨师,华山医院的医护人员可以加餐喝上一碗热粥。“晚上喝一碗暖暖的皮蛋瘦肉粥不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吗?”马昕笑道。

这段时间怎么住?

尽管做了充分准备睡在车上,但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医疗队还是住进了宾馆。

入住的第一时间,为避免发生“一个医务人员感染,其他人跟着被感染”的情况,随队的华山医院工程师第一时间改变了宾馆的通风系统。

东方医院中国国际救援医疗队(上海)抵达武汉客厅不久所做的第一件事,也是改。

“方舱医院可能是中国首创。”雷撼说,“场内的1000张床,摆放比较密,也没有分区。我们就地给了意见,把床之间的空间扩大,加设了一些桌子和分区的隔板。”

另外,“方舱医院”空间大,但不能开空调,医护人员身上贴了暖宝宝,患者的病床上,则配备了 一套电热毯。

这段时间怎么做?

“还是比较累。”两队的医护人员有着相似的体验。

到达当地后不久,两支队伍以最快速度把帐篷、设施和各类物品摆放好,陆续开了会。在常规的医疗观察和医疗救治工作外,开会和培训也必不可少。

“前晚忙到11时,我们已收治了将近500个病患。按以往野战医院的经验,这个数字应该算多的。”马昕昨晚透露。

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的很大一部分工作,是给患者进行心理辅导。“3分治疗,7分安抚。”雷撼这么总结。

马昕表示,“方舱医院”除了便于患者隔离,也为患者之间提供了交流场所。“患者会互相在微信上分享一些已经治愈的案例,互相鼓劲。在这里治疗的患者病情相对来说比较轻。”马昕说。

这段时间怎么回?

“昨晚9时,我们开始收治患者。第一批患者300人左右,也就是一个医生管60张床。”雷撼透露。在洪山体育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也不小。加上病人的临时需求,医护人员常常凌晨2时左右才可以稍微闲下来,准备回到住处。

然而在这个时候,武汉当地可能已经没有办法打到出租车了。

华山医院医疗队的每辆车都配备了2位司机,他们这时就发挥了作用。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有一个很好的后勤保障队伍,医生护士后方的事情根本不用多管,只管安安心心工作。”马昕说。凌晨两三点,这些后勤人员将前往现场,将刚刚下班的医护人员接回住处。见习记者 张泽茜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