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12小时,63人 护“一老一小”补防疫短板 上海援鄂医疗队 是逆行者更是坚守者
第4版:要闻 2020-02-28

上海援鄂医疗队 是逆行者更是坚守者

——本报记者专访前方工作协调组

每天下午一时,是上海各援鄂医疗队领队的“云相聚”时间郜阳摄

“我所在的方舱医院有了‘床等人’的现象,这是一个好信号。来自上海的机器人也已进舱开展工作。”

“我们医疗队利用远程会诊和后方互动,昨天收治了一名新冠肺炎合并白血病患者。”

下午1时,是上海援鄂医疗队各领队的“云相聚”时间。上海援鄂医疗队前方工作协调组组长赵丹丹边听边记录,“在开展医疗救治的同时,要关心我们队员的身心健康,同时做好党员发展的工作。”他总结道。

这项每日视频会议制度,正是上海援鄂医疗队前方工作协调组带来的积极变化。2月15日,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赵丹丹受命带队前往武汉,与前方先期工作人员一起,统筹前方工作。半个月来,工作协调组成员奔波于医院和队员驻地间,调研上海医疗队员在抗疫“主战场”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来到前方工作协调组驻地,记者和工作协调组组长赵丹丹谈起了来到武汉后的工作生活。他说,上海援鄂医疗队的队员们,不仅是逆行者,更是坚守者。

新民晚报:从上海抗疫一线来到疫情最为激烈的“主战场”,感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赵丹丹:无论是上海还是武汉,都有共同的使命和一样的目的。“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这16个字是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我们的目的,都是想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在上海的工作,我认为主要是“四防”“四重”和“四强”。

“四防”>>>

●防输入 在上海的防疫工作中,我们对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中,从蛛丝马迹中都能找到与重点地区的关联。可见,防输入十分重要,关键在于进沪各个通道,无论是公路道口还是机场、火车站,除了测量体温,我们还会录入个人信息,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追溯。

●防蔓延 就是要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集中隔离和居家医学观察,加强全社会联防联控和环境整治。

●防失衡 有些人没有被感染,但也有求医需求,上海要在普通病人的诊治和新冠肺炎患者的防治之间取得一个平衡。诊治有重点,但不能过度失衡,保持正常的医疗秩序,还是要做到不断、不乱、不散。

●防松懈 尽管上海的总体防控形势就目前而言还是比较理想的,但这样容易引起各方思想麻痹,千万不能有松懈,否则就会功亏一篑。

“四重”>>>

●重早发现 无论是道口、社区还是医院发热门诊,都要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牢牢守住早发现这道关。

●重救治 上海有两家新冠肺炎患者定点医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上海市儿科医院,集中了上海各领域的专家参与会诊治疗。

●重院感 高度重视院内感染。医务人员一旦感染,不仅会造成非战斗性减员,还很有可能会传染给患者和同事,后果不堪设想。

●重科研 新冠肺炎病毒我们对它很陌生,上海专门成立了科研攻关组,全力攻关,力求破题。

“四强”>>>

●强预防 要做好疫情分析与研判,加强科普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正确的防护措施。

●强引导 时刻关注舆情变化,及时、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消除社会不安和过度紧张情绪。

●强保障 挖掘潜力、开动马力,保障医用物资、个人防护物品、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提振社会抗击疫情的信息。

●强监督 只有强有力的监督,才能保证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落到实处,为这场战“疫”工作的胜利实现提供保证。

至于在武汉“主战场”的工作,我个人总结有——

“九个重”>>>

●重组织协调 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是大年夜出发的,后面陆续有医疗队驰援武汉。由于各医疗队支援医院不同,驻地不同,彼此之间缺乏联系,难以发挥整体合力作用——比如医用物资和个人防护用品供应上,一开始是零零散散地向后方求援。现在前方工作协调组统筹起来,物资保障问题已成为过去。还比如像视频会议,让大家可以互通信息,彼此分享心得。

●重沟通交流 这包含两方面:一方面加强了与国家卫健委、湖北省卫健委以及当地政府的沟通、联系和协调;另一方面加强各医疗队之间沟通交流与合作。

●重医疗救治 上海各医疗队内和彼此之间都形成了多学科诊疗模式(MDT),针对这一种引发传染病的疾病,共同探索,在临床实践中形成我们的上海方案。

●重感染控制 院内感染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这是我们安全地把每位医疗队员带回家的前提条件,还在上海各医疗队的驻地,也建立并遵守防控传染的制度和措施。

●重临床创新 上海医疗队参与了很多重症患者的救治,这是出于对我们的信任,我们要通过临床创新,回馈这份信任。

●重力量整合 各援鄂医疗队中,有重症医学科、呼吸科、感染科,还有心内科、血液科等各科室的专家,新冠肺炎本身导致的死亡率不高,但合并基础性疾病,就有很大风险,多学科的力量整合在这里非常关键。

●重物资保障 一类是生活物资,一类是医用物资和个人防护用品;上海很多爱心企业、组织、个人都默默地支持我们,我们铭记在心,心怀感恩;医用物资和个人防护用品上,我们有上海大后方强有力的保障,每隔3天,就会有一车皮的防护物资从上海运到武汉。

●重心理疏导 除了对病人的心理干预,我们的医生和护士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压力也会慢慢增大,需要我们及时疏导。

●重典型宣传 在援鄂医疗救治过程中,我们涌现了许多先进典型,那些人、那些事,平实而真挚,却又很醇厚。

新民晚报:到达武汉后,前方工作协调组的工作节奏是怎么样的?

赵丹丹:三个字:快、稳、实。首先我们要快速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到一线和他们交流。协调组高度扁平化管理,发现问题要快速决策、快速解决——前线是等不及的。“稳”就是说忙中不能乱,要稳得住。“实”就是实事求是,了解掌握情况要实,解决问题也要实。比如我们协调组在锦江集团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多方努力,目前每个队员都能住上了单间,让队员能休息好,也防止了交叉感染。

新民晚报:在日常工作中,上海援鄂医疗队遇到的挑战有哪些?

赵丹丹:在这种形势下,有挑战是必然的。就武汉这座城市而言,它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任务是超负荷的。武汉人民所付出的牺牲和他们不屈的意志,值得我们尊敬。

●第一是设备设施不充分的挑战,比如呼吸机、监护仪、氧气供应等 我们的医护人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值得自豪的是,上海医疗队克服了种种困难,使医疗救治工作走入正常的轨道。

●第二是临床个性化方案制定的挑战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变化快,个体条件又各不相同,医生们对这新发传染病的诊治有不同的认识和见解,这也是一份挑战。

●第三是高强度工作负荷的挑战 医护人员往往需要在隔离病房里工作4至6个小时。前期物资紧缺的时候,他们进病房前都不吃不喝,不舍得因为上厕所浪费一件防护服。我们的护士除了日常护理外,还要照顾病人的日常起居,承担以往护工和勤杂人员的工作,负担增加了不少。

●第四是巨大心理压力的挑战 医疗队不少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时常面对病人的心理的绝望甚至死亡,自己也极为压抑,回到宾馆后也缺少大范围交流、倾诉和陪伴,也就是说没有释放压力的途径。

虽然面对多重挑战,但他们提得最多的还是医疗救治,是医用物资,没有一句生活方面不足的抱怨。他们让我们为之骄傲。

新民晚报:上海市领导和市民非常牵挂在前线的医疗队员们,如何回应这份关心?

赵丹丹:我的回答非常简单:不辜负!李强书记三次连线前方,带来了上海市民的期望。很多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和市民也通过各种方式支持我们,相信医护人员不会辜负这份信任。

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队员 记者 郜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