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 进度加快
◆抗疫 力度加大
疫情防控期间,上海市各项重大工程复工迎来全新挑战——工人返沪后,要登记信息、隔离观察;上岗前要测温、消毒、戴口罩;劳动力和原材料姗姗来迟,防疫要求严而又严,施工“作战图”必须重新规划。
记者从市住建委获悉,按照“确保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的总要求,截至2月25日,全市重大工程已复工18项,不乏一些广受关注的民生工程。记者近日走访其中多个工地,看企业如何在抗疫的同时,追回“落下的时间”。
轨道交通各条在建新线
计划3月底前全部复工
昨天15时,兰溪路铜川路口,轨道交通14号线6标段的工地上,数十名头戴安全帽的工人穿梭忙碌(见图);地下,真如站到铜川路站双向区间隧道盾构正稳步推进,已完成过半,日均推进约12米,与年前的施工速度持平。2月22日,这里成为14号线年后最早恢复的隧道施工项目。约150名工人及时到位,其中70人始终留守上海,没回老家过年;其他人也纷纷赶在元宵节前返沪。
施工期间的防疫措施到位——每人每天领两只口罩;排队进工地时,大家自觉相隔1.5米;在入口旁逐一测温、登记信息;用免洗消毒液洗手,走过一段定期喷洒84消毒剂的地毯,为鞋底消毒,再开工。
6标段项目经理于占双介绍,工人返沪后必须先接受14天医学观察。工地辟出一片封闭的隔离区,腾出20间房,每批可容纳60名工人,配备卫生间和浴室。“每天有专人送餐、消毒、测体温,一旦体温超标,立刻送入旁边专设的隔离室。”
14号线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科峰介绍,这段区间对整条线路意义重大。“不但关系到14号线的施工进度,还可能影响15号线,因为15号线部分电缆将来会从这里通过。”他补充说,“近期还要返回100多名工人,投入真如站的土建项目复工。”
记者从上海地铁获悉,随着材料进场、渣土运输等上下游环节逐渐畅通,全市各条在建地铁新线计划3月中旬复工过半,3月底前全部复工。
朱科峰坦言,今年一季度的工期已受影响,“后续通过调整施工措施、优化工序搭接、增加劳动力等手段,全力追赶进度,把损失的时间补回来。”14号线是连接市中心和东西部地区的放射线,也是紧邻2号线的越江通道,通车后可有效缓解2号线的客流紧张。
昆阳路越江工程项目
“多批次、小团体”抓紧施工
这两天,在昆阳路越江及配套道路工程工地内,部分项目部管理人员、一线工人结束隔离,返回岗位。2月25日复工,他们的首要工作是南岸引桥湿接缝钢筋绑扎与焊接。不同工序的人员,分批进场。
在岸上作业区域,所有施工人员进工地前,需要经过测温、登记、班前教育、安全讲评、发放口罩手套等一系列程序。防疫员还会不定期巡查工人防护及环境消毒工作。
“施工现场人员集中处每天定期消毒2次。”承建方隧道股份上海路桥项目副经理诸明星介绍,复工阶段,施工现场18时关门,生活区21时后禁止人员进出。就餐时,分批进入,排队处每隔一段距离有一张数字地贴,标记当前排队人数。对仍在隔离观察期的人员,每天有专人测温、送饭、消毒,并利用扩音喇叭做好防疫宣传、教育和心理疏导。
作为有特殊“水上作业”的市重大工程,昆阳路主桥施工计划3月中旬开始,“届时将迎来施工高峰,预计有300人返岗”。诸明星说,项目部已做好周密部署,将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措施,采取“多批次、小团体”的模式,组织人员分施工区域、分作业点、分阶段错峰上岗。
此外,在连接水上作业平台与岸上作业区域的关键位置——码头处,加设了体温检查和消毒作业,所有人员进入水上作业区前,必须接受二次消毒和二次监测。接驳快艇空间密闭,属于重点防护对象。项目部每日对艇内至少消毒2次,做到“接送一波、消毒一次”。
昆阳路越江及配套道路工程位于闵浦二桥与松浦大桥之间,北岸连接闵行昆阳路,南岸连接奉贤浦卫公路,全长约3.49公里。建成后,将成为市民跨越黄浦江的新通道。
武宁路快速化改建项目
2022年6月具备通车条件
上海城市道路建设也在逐步复工。昨天,一辆载着十多名山东返沪工人的包车,抵达隧道股份上海隧道武宁路快速化改建II标项目部。登记信息后,他们前往附近的酒店,接受为期14天的医学观察。
“2月21日复工至今,陆续有工人返岗,我们严格执行返沪人员申报审批制度。”项目部书记翁烨表示,已建“一人一档”,对人员信息、返沪路径、健康状况、前15天行动轨迹等仔细核实,并与班组、作业人员层层签订《疫情防控责任书》。
工地所有区域建立全封闭管理制度,进入施工现场的门禁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只有经过医学观察、信息核实、防疫与安全专项交底的人员才能录入,由项目经理签发《临时通行证》,测温登记后进场。通行证分为两种颜色,未离沪人员为白色,返沪人员为红色。
尽管现在的施工进度慢了,但翁烨表示,可以通过优化技术方案、统筹人员安排、调整施工工艺来追赶,“争取咬定原有目标不放松”。
记者从建设单位上海城投集团获悉,2月21日复工后,主要建设内容为桃浦河桥南侧基坑坑底加固、控沉桩施工和中山北路武宁路路口基坑加固。
武宁路快速化改建项目西起中环路东侧,东至东新路西侧,全长约3.5公里。计划2022年6月具备通车条件。建成后,武宁路将被打造成地面六车道、地下四车道的“双层通行”主干道,成为上海西部中心城的重要射线快速通道,更是衔接G2京沪高速公路入城段的重要通道。工程所涉地域管线众多、交通繁忙,且明挖地道与11号线、3号线、在建的14号线、15号线四次相交,施工难度很大。
两港大道快速化改造项目
预计3月完成首跨箱梁吊装
“当!当!”上午10时,新元南路与妙香路的围挡间,三台数米高的打桩机正将一根根管桩锤击嵌入地底。两港大道快速化改造项目2月11日复工以来,已有百余人投入新元南路至妙香路路段桩基工程施工。
“本次实施范围为两港大道中段,全长10.9公里,主要包括道路、桥涵、拆除、排水等工程,以及照明、监控、景观、驳岸、交通标志标线等附属工程。建成后车道规模为双向6快2慢的地面城市主干路+双向6车道的高架城市快速路。”上海建工集团两港大道项目经理李德锦介绍,目前已完全复工,满足生产需要。“3月初计划再增加20人,达到满员状态。”
记者看到,工地内专门设置了防疫物资仓库,配足口罩、测温计、消毒液等防疫用品。“我们采取了严格的措施,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时点作业工人,分区居住、错时就餐。对施工现场、办公生活区域及其他人员活动场所,每天至少消毒2次。对厕所、宿舍等重要区域,加强消毒频次。”李德锦还透露,预计将在3月底前完成首跨箱梁吊装。
两港大道快速路规划为城市快速路,是临港地区和洋山港重要的对外快速通道,有助于分担S2的交通压力,为新片区建成面向亚太的国际枢纽城市、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提供交通保障,对加速推进临港新片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崇明花博会花博园场馆项目
三个永久场馆年底建成
正在打造“世界级生态岛”的崇明,是2021年中国花卉博览会的主会场。昨天一大早,上海建工集团工人施利松赶到崇明区林风公路谊西路路口的花博园区建设工地,换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登记信息、测量体温,进入工地。“园区复工后,要抓紧干活!”
在施工区域,多辆挖掘机忙着挖土,工人们正在平整临时便道。“像施利松这样首批赶回来施工的,有30人,都是崇明本地人,不用经过隔离观察,能直接上岗。”上海建工集团崇明花博园永久场馆项目经理毛奕威介绍,2月23日,花博园主体场馆项目取得复工批复,首批施工人员2月24日进场。
为了做好防疫工作,项目部制定了一套“标准动作”——工人要先上传身份信息,排摸是否来自或途经重点地区,决定能否返岗。到工地后,还要再次比对工人信息是否属实。每天上岗前的例行测温、防疫安全交底都必不可少。
在花博园主体场馆项目中,2021年中国花博会的三个永久场馆——复兴馆、世纪馆、竹藤馆最先开工。复兴馆建筑面积37240平方米,造型以中国古典坡屋顶和柱廊为架构,力求打造“中国元素、江南韵味、生态特色”。世纪馆建筑面积12459平方米,形如一只五彩蝴蝶,壳体屋面整体为覆土种植,包括种植区、室外休息平台及步行道。竹藤馆建筑面积350平方米,以现代竹藤工艺建造,展示竹藤产业最新技术。
“目前,三个永久场馆的工期比原计划耽搁了半个多月,后续我们会增加劳动力、机械设备,考虑增加夜间施工,争取追回工期,保证年底如期建成。”毛奕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