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沪谚熟语印 一起来抗疫 搿趟过年勿一样 粗大笨重叫“躴躿” 漫谈上海话里的修辞 冬去春来 酒香草头 想起小辰光个趣事
第22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2020-03-15

漫谈上海话里的修辞

文/周曙明

上海开埠以后,各地人来上海讨生活,各种方言与本地话互相融合,并与一些外国语结合,逐渐形成了“上海话”,因此上海话的词汇非常丰富,同一种意思可以有许多种说法。更有趣的是,上海话中还大量使用修辞手法,使话语变得更生动,以下就是一些例子。

首先是比喻。例如:“掏浆糊”,黏糊糊的浆糊再怎么搅也不会有什么显著变化,上海话里指某人出工不出力,做事没有效果。“起蓬头”是指生意兴隆的样子。“蜡烛勿点勿亮”,是指做事前看不清形势,一定要等到吃了亏才后知后觉。“阿乌卵勿识哥窑碗,看见小麦当韭菜”,指不懂装懂。“饭泡粥”,

指某人说话颠颠倒倒,不断重复。“电线木头”,比喻某人长得高高大大,却不声不响,内向木讷。“锣鼓响,脚底痒”原指听到敲锣打鼓的音乐就想要跳舞,在上海话中形容心动的感觉。“烂糊三鲜汤”形容某人做事不成样子。以上这些比喻使抽象变得具体,无形变得有形。

其次是借喻。“老黄牛”指踏实工作、埋头苦干的人。“老酒甏”指嗜酒的人。“砌墙头”指搓麻将。“饭碗头”指赖以生存的工作。“脱底棺材”指平时吃光用光、不留余钱的人。以上这些借代手法中以物喻人、以物喻物、以物喻事,文字简练,使人一看就明白。

还有用夸张手法烘托气氛,增强话语感染力的。例如:“额角头碰着天花板”比喻运气非常好;“横竖横,拆牛棚”比喻不管不顾,全都舍得豁出去;“跳得八丈高”形容暴跳如雷、发怒的样子。

上海话中使用叠字也很多,如:“憨嗨嗨”“木熏熏”“胖乎乎”“瘦刮刮”“红彤彤”“绿蒾蒾”“瘪 塌 塌”“吓 丝 丝”“定 烊烊”“香 喷 喷”“臭 烘 烘”“甜 咪咪”“苦搭搭”“短缶屈缶屈”“长腰腰”“硬绷绷”“软冬冬”“轧轧闹猛”“凑凑人头”“磨磨洋工”。这些叠字的运用既生动,又加强了某种状态的程度。

此外,还有用嵌词数词衬托词语中的关键字,增加辞趣。例如:“瞎三话四”“搞七捻三”“狠三狠四”“五感页六肿”“七歪八牵”“吆五喝六”“七荤八素”“七翘八裂”“七嘴八舌”等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