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鲁光
围棋雅号“手谈”,我喜欢这个雅号。
以手交谈,用心过招;摒拳脚于室外,扬大智在方寸;风流倜傥,智慧比拼,多么美妙的境界。我是跟父亲学的围棋,父亲是新四军老兵,父亲说,陈毅军长说过,围棋里有军事部署的战略战术,他率先垂范,所以他的部下们在打仗间隙,就会捉对厮杀一盘。棋盘是自己画的,棋子是剪成厘米大小的树枝,看来围棋也是新四军的“军棋”呢!
这段时间,响应号召在家“抗疫”。宅在家里做些什么呢?俗话说,青菜萝卜,各有所好。我呢,除了看书写字,就要算手谈了。宅在家里,儿子看我苦恼,在电脑上给我设置了野狐围棋软件,网上对弈,不错。
网上对弈,省去找人的烦恼,也符合“不串门、不扎堆”的抗疫规矩。注册网名“炒鱿鱼”,即便对手敏捷善变,吾亦照炒无疑。在网上,你可以邀请和你相近棋力的选手过招,默许后,选择每方使用的时间,一般是10-20分钟。对弈时,你可使用暂停三次,每次五分钟,超时判负。网上对弈,互不照面,隔空对垒,各式棋风,一览无余,即两翼张开,不逮小节,大开大阖者,太白遗风也;一板一眼,循规蹈矩,不露锋芒者,少陵格调也。
下棋前,我一般会做功课。即收看电视里的定式分解与精彩对局,懂得把棋下厚,同时破坏对方棋形。一次,我与“宇宙流”对弈,一路厮杀。挂角、拆边、围中腹。一人一步,中规中矩。对手颇具牛犊欺虎之气,借先手之利,左上方的阵地有红旗蔓延之势。我如不反攻就要吃亏,于是,我选择侵消。“入界宜缓”指打入对方阵势要徐徐图之,依靠缠绕术,轻轻一吊,一板一靠一打,让他首尾难顾,最后在他的势力范围内硬是被我挖出一块来,对方眼看时运不济,乘势取角,来个点三三,也想如法炮制。这时给我两个选择:要么给他角,我围角取势;要么争个鱼死网破,全歼对手。根据“不得贪胜”的棋理,让他三分又何妨?于是我采用围点打援,将它围了个铁桶一块,他窃喜掏了我一个角,我呢,取了可观的厚势。于是你来我往,最后我这个“炒鱿鱼”竟只险胜他“宇宙流”一目,惊出我一阵冷汗。
学棋路上,一路走来,艰辛伴着怡悦。当年参加儿子高中家长会,巧了,朱校长正是我以前单位的校长。他竟将育人之道与棋道联系起来,说两者看似风马牛,实则有联系,譬如“入界宜缓”,做孩子思想工作也急不得,要一招即中。再则“舍小就大”,棋要选价值最大的那步棋走,做题,当然也要先拣分数大的题做。他说,361个交叉点是智力的博弈,蕴藏着太极、阴阳、兵法、哲学等学问……我坐在下面听得津津有味。
斗转星移,我还萌发了去考级升段的念头。那时,我从十级考起,和小朋友下五盘能赢三盘,就算晋级。一年一次。当然最紧张的要算考段位赛了。它的程序也是如此。当然难度系数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当我过五关斩六将,终获业余初段荣誉证书时,我大喜过望,反复抚摸由陈祖德院长签发的业余一段段位证书,老泪纵横,亦悲亦喜。
迷下围棋使我的退休生活为之灿烂,特别是在这场全民抗疫的战斗中,坚决不出门,苦闷时,打开电脑空中码棋,香茗一杯杂念除,落子一声俨将军。既可调剂情绪,又可锻炼脑力,提高棋艺。为此我还以一首《水调歌头》明志:
“手执一缕起/落子剑华山/纹枰论道/斩敌三万喜加餐/摒脚拳于室外/扬大智于黑白/学步勿轻欢/入界则宜缓/出手武当拳。弃争先/危缠绕/忌两端/鹰飞鹤战/虽局宏乃小收关/两翼大开大阖/歼敌不乎小节/卧榻岂酣阑/樯橹灰飞暗/精粹有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