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移动正快速推进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上海移动临港IDC研发与产业化基地项目连续4年被列为上海市重大工程。目前,二期工程全面复工,正进行土方开挖,计划今年年底7栋数据中心全部封顶。工程以建立数据中心和中国移动国际海缆登陆站为目标,一条上下游完整的互联网通信生态圈正在临港崛起。
上海移动临港IDC研发与产业化基地项目是上海市政府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共同推进“互联网+”的落地项目。占地约16万平方米,总体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
一期工程已于2018年底陆续投产使用,目前装机率已高达90%,有效满足客户海量云数据通信和存储需求。同时,国际海缆登陆局也已开通了首条NCP(新跨太平洋海缆系统)国际海缆业务。“这就意味着,这个项目也是连接中日、中美两国互联网沟通的中国移动5G海底电缆的大陆登陆点。”上海移动工程建设部临港工程建设办公室主任王侃毅介绍说。
临港二期项目的建设规模是一期工程的1.5倍,但是为了满足通信发展的需求,建设工期远远少于一期工程。
对数据中心这类新基建来说,建设过程跟传统基建有很大不同。“传统基建里土建部分占比较高,但数据中心建设最核心的部分是各类通信设备以及为通信设备服务的设备,比如服务器配电系统、柴油发电机系统等。此外,大数据、AI、云计算发展迅猛,通信设备集成度越来越高,高功率高密度的设备走向常态化,所以现在对数据中心的设计是要有‘柔性’。”上海移动工程建设部临港工程建设办公室副主任黄浩程介绍,柔性指的是为将来数据中心各个模块的发展预留空间,将高科技的通信技术与传统的建筑工程有机结合,使项目可以兼顾新型数据中心近期和远期的需求。此外,与过去10万平方米的数据中心往往需要百来个运维人员,但全新的数据中心都能实现远程智能监测,运维人员只需要二三十人。
受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工程的建设进度受到了很大影响。主要是劳动力的组织、主要建材的供应和运输等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作为上海市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牵一发动全身,项目团队克服种种困难,早在春节假期期间,已开始积极筹备防疫物资、组织防疫防控力量。在上海市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项目团队主动出击,率先组织交通工具接返程工人回沪,项目防疫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同时抓,确保工程及时复工。 本报记者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