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年轻的力量 故纸堆里有张青春的面孔
第16版:文体新闻 2020-04-07

故纸堆里有张青春的面孔

上京90后资料研究员修复老照片的故事

虞凯伊在上海京剧传习馆

马连良组照

马连良组照

马连良组照

马连良组照

梅兰芳《汾河湾》饰柳迎春 王少亭饰薛仁贵

深夜的上海京剧院办公楼里,仍有一盏灯亮着。90后资料研究员虞凯伊正坐在电脑前,用触控笔修复着一张梅兰芳1935年为访苏拍摄的《太真外传》剧照。这一组剧照此前已经发布在上京的官微中,他不满意,想把一些底片上的划痕修得更精细些。

这项工作虞凯伊已经做了近4年,政治学本科毕业后他就进了上京,整天与故纸堆打交道。接手这份工作时上京恰好经历了一次仓库搬迁,很多尘封的资料、照片、录像重见天日,截止到目前,他已经修复了14000余张老照片和100多部珍贵演出视频,整理出2000年以后的录像两万多部。这次疫情,让他的工作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珍贵资料公开

线下演出刚“刹车”时,上京就开始每天发布一部经典演出录像,来源正是虞凯伊这几年整理出的干货。不仅有周信芳的纪录片、言兴朋和童芷苓的《游龙戏凤》,甚至还有很多戏迷闻所未闻的一场全梁上坝的京剧化妆晚会,这些丰富的视频让戏迷们的宅家时光添了一点幸福感。

每天更新老戏视频,让上京的新媒体运营碰到了一次弯道超车的好机会。原先这些视频只在微信公众号里推送,后来,虞凯伊发现总有网友将视频搬运到哔哩哔哩网站,那上京为何不干脆开一个官方账号呢?说干就干,2月20日,上京正式入驻B站,微博也成为重点运营平台。

“全世界最好的上京”“业界标杆”……以往常见于饭圈女孩口中的网络用语,这次安在了上京这家国有戏曲院团身上。看到动辄两三个小时的演出录像,还有海量无水印的珍贵照片,戏迷们天天都蹲守在账号下等着收藏。虞凯伊说,上京花大精力修复这些资料就是为了分享给大家,“这是前辈留给大家的财富,我们不怕盗版”。

戏迷分享硬货

这里面,确实有不少“能打”的硬货,除了梅兰芳的剧照,还有马连良1933年在上海“四十八我”照相馆拍摄的“大头贴”组照,上京保留的底片可能是孤本,连马连良的后人见了也吃了一惊。最后,虞凯伊花了4个多小时做扫描和修复,并将电子版照片打包了一份发给马家后人。这张珍品照片讲述了马连良与上海的不解之缘。

说到程砚秋的代表作《锁麟囊》,流传的剧照不多,实况剧照更是极少。虞凯伊从库房里找出一套程砚秋的剧照,照片背后写着1953,但无法确定是几月的演出和剧目,最终在《新民晚报》上找到了当时的演出广告,才得以确定是1953年6月,程砚秋剧团自南京转赴上海天蟾逸夫舞台,接连出演程派本戏《窦娥冤》《柳迎春》《荒山泪》《马昭仪》《王宝钏》《英台抗婚》以及《锁麟囊》。戏迷一见,立刻补充分享出自己收藏的《锁麟囊》照片。

其实,上京这一系列慷慨解囊的行为正是想带动“资料巨头”们一起分享手中的珍藏。要知道,让戏迷掏出家底来,这可不容易。原先虞凯伊编纂《周信芳全集》图像卷的时候,就经历过一段四处求亲访友找资料的时光。最近有戏迷关心,一百多部老视频已经播出了四十余部,接下来怎么办?这也是虞凯伊担忧的,原本只是疫情期间的特别策划,但很快库存就要见底,对此,已经有资深票友留言,回头整理些效果好的资料捐赠给上京。

修复细节繁琐

修复之处有讲究,岁月的痕迹,自然保留,若有污渍斑点,则去除,总体要保证画面干净清晰。比修复图片更难的,是配图片说明。虞凯伊从小在京剧院长大,对大部分内容都如数家珍,但新中国成立前的资料,常常有不清楚的。他去请教八十多岁的梁斌老师,后者从1955年就随华东实验京剧团加入新成立的上海京剧院,对于数十年前的往事,常能对答如流。很多视频在配字幕过程中也会遇到难题,例如一周前发布的《武家坡·指着西凉高声骂》视频,张南云有一句对唱“买大麻,系麻辫”的唱法和别人都不同,最终还是虞凯伊委托张南云的学生去求证确保字幕无误。

翻着已经出版的《周信芳全集》,虞凯伊遗憾,若时间再充足一些,书中周信芳的资料图片肯定还能修得更精细一些。盘这些东西,10年、20年都不一定够,修复是一件永远有更高标准的工作。对虞凯伊来说,只要是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连花费的时间都变得有厚度了。

本报记者 赵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